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安全與國防 > 設計應用 > 視頻監控紅外技術的對比分析與發展方向

        視頻監控紅外技術的對比分析與發展方向

        作者: 時間:2012-11-01 來源:網絡 收藏

        紅外攝像機的技術探討

        隨著安全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技術的發展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重視,僅可見光已不能再滿足人們的要求,24小時連續監控是現在監控系統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要實現全天候不間斷監控,就需要實現攝像機夜視的技術,目前都是采用紅外夜視技術。紅外攝像技術分為被動紅外攝像技術和主動紅外攝像技術兩種。

        被動紅外

        被動紅外攝像技術是利用任何物體在絕對零度(-273℃)以上都能輻射電磁波的原理。由于不同物體甚至同一物體不同部位輻射能力和它們對紅外線的反射強弱不同,物體與背景環境的輻射差異以及景物本身各部分輻射的差異,紅外探測器能將強弱不等的輻射信號轉換成相應的電信號,然后經過放大和視頻處理,形成可供人眼觀察的視頻圖像,熱圖像能夠呈現景物各部分的輻射起伏,從而能顯示出景物的特征。

        同一目標的熱圖像和可見光圖像是不同,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見光圖像,而是目標表面溫度分布圖像,不能清楚識別目標的細部特征,不能滿足作為“證據”的要求,而且被動紅外攝像機造價高,多用在軍事方面,目前在監控領域的應用還很少。

        主動紅外

        主動紅外攝像技術是利用“紅外發光二極管”人為產生紅外輻射,產生人眼看不見而普通攝像機能捕捉到的紅外光,輔助“照明”景物和環境,利用攝像機的圖像傳感器可以感受紅外光的特性,感受周圍環境反射回來的紅外光,獲取比較清晰的黑白圖像畫面,實現夜視監控。因此,現在的紅外攝像技術多數采用主動紅外攝像技術,通過紅外燈來配合攝像機使用。

        主動紅外技術目前比較成熟的有四種形式:

        傳統LED紅外燈:由一定數目的紅外發光二極管矩陣組成發光體。紅外發射二極管由紅外輻射效率高的材料制成PN結,外加正向偏置電壓向PN結注入電流激發紅外光,光譜功率分布為中心波長830~950nm,半峰帶寬約40nm左右,它是窄帶分布,為CCD可感受的范圍。

        第二代陣列式集成紅外光源:在原有LED紅外技術的基礎上,采用了先進的封裝技術,將幾十個高功率、高效率的紅外晶體原封裝在一個平面上,集成了多顆紅外發光芯片在一個小范圍內,并作了“熱電分離”處理,使得整個零件能置于任意大小、任意形狀的散熱體上,從而解決了散熱問題,不再會由于高溫而傷害了周遭其它電子元器件。

        第三代點陣式紅外光源:采用高集成LED陣列芯片技術,單LEDArray的輸出約為800mW~3.6W,電光轉換效率為25%左右,發光體是單光源,發光角度可大可小。

        激光紅外燈:屬于半導體激光器,是利用半導體材料在空穴和電子復合的過程,以及電子能級的降低而釋放出電子來產生光能的,然后光子在諧振規范光子的傳播方向形成激光。激光有良好的方向性,表現為光束的角度小、能量集中,傳播到較遠的距離仍有足夠的光照強度,所以非常適合遠距離照明。

        主動紅外技術與被動紅外技術的對比

        主動紅外技術的攝像機需要借助于紅外發射燈,優點是能夠呈現出目標的細節特征,成本較低;缺點是其照射距離相對較近,成像效果容易受環境影響,尤其是在霧、雪、雨等惡略天氣下,主要應用于檢測目標。

        被動紅外技術的攝像機無需借助輔助光源,優點是穿透力強,照射距離遠;缺點是只能呈現目標表面溫度分布圖像,主要應用于發現目標。

        紅外攝像機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前的紅外攝像機市場相當混亂,主要在于業界缺乏統一的標準規范。例如,紅外燈的照射距離便常常是各家企業宣傳的重頭戲,彼此間又不太一樣,而究竟照射的距離是在哪個條件下測得的,當時的環境照度如何,呈現出來的畫面品質又如何,卻無從得知,這正是目前紅外攝像機面臨的最嚴峻的考驗,解決掉這個難題成為企業之間共同關注的焦點。

        主動紅外技術由早期的有效率僅為5%,發展到現在有效率25-30%的LEDArray技術,滿足了近距到中遠距離的紅外夜視技術突破,而激光照明技術是實現遠距離的夜視監控的最好途徑之一,而且光強度也比常規光源強的多,遠距離夜視技術是今后夜視監控市場的一個趨勢。

        主動紅外技術與被動紅外技術的融合將是未來的趨勢之一,利用被動紅外技術穿透力強,照射距離遠的特點去發現目標,利用主動紅外技術照明的原理去采集目標細節特征,可以為中遠距離監控提供有力的“證據”。

        此外,與另一種夜視技術--微光技術相融合,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在微光與紅外技術各自不斷進步的時期,考慮到二者的互補性,在不增加現有技術難度的基礎上,如何將微光圖像與紅外圖像融合以獲取更好的觀察效果,該兩項技術成為當前夜視技術發展的熱點研究。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庆县| 天柱县| 新蔡县| 新丰县| 新干县| 呼和浩特市| 陵水| 沧源| 台北县| 印江| 永新县| 信阳市| 莱西市| 文成县| 微博| 志丹县| 孝昌县| 嵊州市| 八宿县| 上高县| 泽州县| 平塘县| 乌审旗| 衡山县| 南和县| 耒阳市| 彭州市| 吉木乃县| 安阳县| 罗甸县| 思南县| 井陉县| 许昌县| 简阳市| 改则县| 义马市| 靖宇县| 梅河口市| 莎车县| 沾益县|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