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熱點觀察:多晶硅市場將死?
2014版的國際光伏技術路線圖(ITRPV)表示,到2024年單晶硅片將占據晶硅市場的50%左右。然而,亞洲的光伏同行們卻要發表不同意見。由于單晶硅硅片的非硅生產成本的直線下降,單晶硅片將很快就能挑戰多晶硅的支配地位。隆基股份新任鐘寶申董事長稱,單晶硅片非硅成本三年內可降至每瓦0.06美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9301.htm即使是在目前在系統建造成本較低的中國地面電站,單晶比多晶系統成本高約2%。在造價較高分布式電站項目,單晶系統成本和多晶系統造價基本持平。而在日本、德國等建造成本較高的地區,單晶系統成本已經低于多晶系統。由于單晶硅電池發電效率高于多晶硅電池,其度電成本已經低于看起來低價的多晶硅電池系統。整合光伏系統可變成本以及實際發電溢價的貢獻,單晶硅片較多晶硅片貢獻多0.48至0.789美元,其將進一步超過單晶硅片和多晶硅片約0.29美元的價格差(2013年數據)。
目前,量產型多晶硅電池效率水平為17%-17.5%;N型單晶電池的產業化效率水平是21%-24%;國內P型單晶電池產業化水平為18.7%-19.2%,海外則為19.2%-20%。以成本計,2014年Q1,單晶組件轉換效率16.6%,成本0.47美元/瓦,預計2017年單晶組件的轉換效率17.7%,成本0.37美元/瓦;而2014年Q1多晶組件的轉換效率15.7%,成本0.45美元/瓦,預計2017年多晶組件的轉換效率16.5%,成本0.37美元/瓦。到2017年,單晶硅組件就能和多晶組件在成本上持平。屆時,多晶硅的所謂低價優勢則更將不復存在,相關太陽能制造業也將無法幸免。
針對這種情況,OFweek太陽能光伏網盤點分析了近期光伏行業的硅片企業動態。值得高興的是,中國在這方面并沒有落后。
企業要聞
保利協鑫:提升高效硅片比例推出N型單晶硅片“鑫單晶G2”。
保利協鑫能源2014年計劃淘汰上半年占比48.9%的普通多晶硅片,保持高性價比多晶硅片S2的比例,將S3占比從上半年的2%提高到38%,實現類單晶G2占比達到10%,同時將推出N型單晶硅片“鑫單晶G2”,占比將達到2%。
根據多家保利協鑫客戶提供的測試數據,相較于其2011年發布的第一代類單晶產品,“鑫單晶G2”平均光電轉換效率提升了1.1%,硅片性能取得大幅度提升,可用于制備280/335W(60/72PCS)以上的電池組件。“鑫單晶G2”定位于高效硅片市場的主流應用,體現了保利協鑫以市場需求為中心的產品研發策略,將為高端客戶提供最具市場競爭力的單晶產品。
保利協鑫能源執行總裁舒樺在SNEC2014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覽會暨會議上表示,保利協鑫一直致力于技術創新、工藝優化和精益生產,為晶硅光伏產業提供了大量質優價廉的硅料。保利協鑫努力推行的硅烷流化法高純度顆粒硅生產工藝、高效多晶硅鑄錠工藝、鑄錠單晶工藝、金剛線切割工藝都是為了進一步降低硅料和硅片的成本。目前看來,硅料、硅片的價格走勢基本穩定,未來光伏市場的需求依然旺盛。短期來看硅料硅片的價格有波動,但是行業長期發展的目標是光伏發電平價上網,光伏發電每瓦單價持續下降是長期的趨勢。因此,提升制造水平、降低度電成本是行業發展的根本。
保利協鑫公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業績公告,顯示其一季度多晶硅產量為1.6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85.2%,環比增長7.5%;硅片產能目前達到12GW,一季度產能利用率超過100%,預計全球市場占比超過30%。
賽維LDK:發布新單晶硅片M4
2014年5月SNEC期間,賽維LDK發布了新的單晶硅片M4,根據賽維官方介紹,這種高效多晶硅片M4比普通硅片轉換效率高出8%-10%以上。同時,賽維LDK還發布了新研發成功的BBL組件,組件的輸出功率可達280-335峰瓦。
根據賽維LDK首席技術官萬躍鵬介紹,賽維LDK高效多晶硅片M4采用了新的高效多晶晶體生長機理,通過更加先進的熱場設計和優化工藝,具有更窄的效率分布、更低的錯位密度、更高的少數載流子壽命等特征,同時結合公司自主研發的錯位品質專利技術,有效保證了M4的轉換效率。
“而BBL組件采用的是無主柵背接觸設計,可以和市場上廣為接受的背接觸式MWT組件技術相媲美的高效組件技術。同等面積的BBL組件比常規組件輸出功率高出5-7%,并具有多種可選輸出電壓。”萬躍鵬表示。
賽維LDK新聞發言人彭少敏介紹,賽維LDK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對研發的力度,不斷推出新的多晶硅片M2、M3,而這次推出的M4和BBL組件將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近日,賽維LDK與太陽能光伏企業昱晶能源簽下了2億元硅片訂單。
中環股份:本地化N型單晶硅片CFZ生產技術
中環股份6月發布了其備受矚目的華夏聚光項目進展情況及股票復牌公告。這是中環股份與國際光伏“大佬”SunPower攜手開拓市場的開山之作。而華夏聚光所采用的高光電轉換率(24.5%)、低度電成本(0.4元/度)光伏技術,在國內鮮有應用。
據中環股份對外公布的華夏聚光項目相關進展公告介紹,華夏聚光生產制造的C7光伏系統,現已實現批量生產、供貨;目前,C7光伏系統的功率比原設計及可研報告高出6.52%;同時,C7光伏系統光電轉換效率超過24.5%;到二季度末,華夏聚光將具備100MWC7系統的全線制造能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中環股份及SunPower的高效光伏系統實現了"本地化",公告讓市場相信了中環股份CFZ核心技術結合SunPower高效電池+低倍聚光技術(C7)的結合,可將度電成本攤薄至0.4元/度,同時,人們相信這一商業模式可大規模復制”。目前華夏聚光生產制造C7系統接收器的產能已經達到300MW,50MW已正式投產運營。并且已向SunPower先期采購超過70MW的電池封裝片,用于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MW光伏電站項目和武川縣上禿亥鄉100MW光伏電站項目,這兩個項目預計在2015年竣工并網發電。
卡姆丹克:N型單晶硅片需求拉升盈利水平
卡姆丹克是國內首批能夠大規模生產擁有平均轉換率高達23%的太陽能超級單晶硅片生產商。N型單晶硅產能約600兆瓦。6月6日消息,姆丹克太陽能位于馬來西亞之生產設施(“馬來西亞廠房”)已于二零一四年六月開始進行試產,預計將逐步釋放規模成本優勢。
據介紹,馬來西亞廠房主要從事生產單晶硅錠及硅片,預期年產能為300兆瓦。于二零一四年六月,馬來西亞廠房開始進行試產。公司將繼續于二零一四年第三季期間提升馬來西亞廠房之產能。卡姆丹克首席執行官張屹認為,單晶硅片是行業發展趨勢,預計中國的多晶硅片廠商也會逐漸轉型。
據卡姆丹克最近報告2014年第一季度顯示,由于對其N型“SuperMono”硅片需求提高,初步收入為235,071,000元人民幣(3768萬美元),毛利潤約為24,414,000元人民幣(3910萬美元)。
隆基股份:定增募資19.6億加碼單晶硅
隆基股份6月30日晚間發布定增預案,公司擬以每股不低于12.52元的價格,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5654.95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9.6億元,用于投建年產2GW單晶硅棒、切片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公司股票將于7月1日復牌。
公告顯示,年產2GW單晶硅棒、切片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共15.6億元。項目包括寧夏隆基年產800MW單晶硅棒項目、銀川隆基年產1.2GW單晶硅棒項目、銀川隆基年產2GW切片項目,擬投入金額分別為4億元、6億元和5.6億元。項目建設周期分別為1.5年、1年和1.5年,達產期年平均營業收入分別為5.87億元、8.54億元和19.9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9531萬元、13860萬元和27119萬元。
此外,公司擬將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的4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通過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將滿足公司主營業務持續發展的資金需求,并有助于完善公司資產負債結構,增強公司抗風險能力和提升經營效益。
行業要聞
五大單晶硅片企業推統一標準欲奪國內電站市場
國內主要的幾家單晶硅片生產商聯手推出了兩類新的單晶硅片尺寸標準,希望借此搶奪長期占據市場主流的多晶硅片產商份額,不想錯失國內及東南亞的光伏電站建設熱潮。
隆基股份董事長李振國表示,以往單晶硅片的標準并不統一,雖然包括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卡姆丹克、晶龍集團、陽光能源等這些單晶硅片生產商有較為接近的直徑(如200毫米到210毫米)和邊距尺寸,但仍令客戶出現選擇性困難。
規格不統一的話,單晶硅片廠商無法大規模地批量生產同一規格,“如A公司要的是一個硅片尺寸,B公司要另一個尺寸,在我們生產端就要用不同的生產裝置。而如果A公司的效益不好,其可能采購硅片的數量不夠,我們又會增加相應庫存,并且這批原來供給A公司的貨也無法賣給B公司。”
現在,幾家大的單晶硅企業有了統一標準之后,這個問題就會得到相應解決。
他透露,目前大家共同推出了“M1和M2”兩種單晶硅片的規格(205毫米和210毫米),上下游產業鏈都可降低一些成本,生產線的各類裝置也可得到充分利用,如單晶M1是在156原片上增加1.63%的面積,以電池片19.2%的轉換效率作為參考的話,單片功率的電池片可達到4.66瓦;按照電池片每瓦3元計算,每片增加了0.2元的價值,這對于下游客戶也有幫助。
天合光能:單晶硅組件輸出功率創世界紀錄
2014年4月8日,天合光能宣布,其單晶硅太陽能光伏組件(60片156mmX156mm單晶硅電池)創造了P型單晶硅組件輸出功率新的世界紀錄。該項成果經第三方TUVRheiland(萊茵)權威認證機構測試,峰值輸出功率(Pmax)高達326.3瓦,表明其量產PERC(PassivatedEmitterRearCell)單晶硅高效組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創造這一紀錄的組件是基于設在天合光能的中國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平臺研制,采用的是公司自主研發的中試量產HoneyUltra高效單晶太陽能電池片。
HoneyUltra是天合光能第二代Honey技術,曾于2012年5月創造了量產多晶硅組件峰值功率世界紀錄,基于60片156mmX156mm電池,高效組件的峰值功率輸出高達284.7W。
此次天合光能研發的HoneyUltra單晶硅高效組件,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作為新一代HoneyUltra組件產品,集成了多項自主研發的先進電池背鈍化技術、組件減反射技術及組件低電阻連接技術。
中電投:新一代高功率單晶組件產品研發成功
4月29日,中電投西安太陽能公司成功研發新一代6×10規格高功率、大尺寸單晶組件產品,單塊組件主流輸出功率為285W以上,最高輸出功率達290W以上。
此次開發的新型組件產品使用公司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四主柵高效電池。通過對傳統產線技術的升級和柵線新技術的開發,大幅度提高了電池的短路電流及填充因子,電池平均轉化效率在19.4%以上,最高轉化效率達到19.5%以上。
該產品的研發可有效提高單位面積發電量,降低電站投資成本,實現客戶利益的最大化。7月份批量生產后,將在年內供貨到光伏電站并網發電。
預警:臺灣太陽能電池廠紛紛提高單晶比重
太陽能電池廠今年紛紛擴展單晶產品生產線,包括新日光(3576)、茂迪、昱晶、升陽科、益通等均有相關規劃。
新日光總產能已擴充至2.1GW(10億瓦),目前約有300MW(百萬瓦)屬于單晶產線,接下來希望提升到600MW以上,估計今年上半的單晶比重可達至少三成。
昱晶產能現為1.5GW,其中單晶約為250MW,未來擴產后,單晶產能估計可達550MW,占比將達近三成。另外,茂迪在今年擴產后,單晶比重預計將于上半年達一至兩成。
中美晶:旗下旭泓2歐元收購Aleo整合產業鏈
中美晶5月19日宣布,旗下的子公司單晶太陽能電池廠旭泓全球光電透過其子公司SCPSolarGmbH(SCP)于今年2月與德國AleoSolarAG簽訂“資產買賣契約”之后,已陸續通過歐盟和德國反壟斷機關的審查許可及Aleo臨時股東會的核準,雙方終于在德國時間5月16日于柏林舉行完成典禮,以2歐元順利完成臺灣太陽能產業史上首例的海外光伏模組廠收購案;該公司即將進行量產準備,主要產品為285瓦到295瓦六十片封裝的超高效單晶組件。
京瓷:在日本推出單晶硅民用太陽能電池組件
京瓷株式會社(以下簡稱“京瓷”)日前開發出電池芯片轉換效率達19%的首款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并將于今年4月起由子公司京瓷太陽能正式投放日本市場。
京瓷是目前在日本唯一一家兼備單晶硅和多晶硅生產體系,實現從電池芯片到組件批量生產的廠商。在太陽能電池領域,有著豐富的技術積累與安裝經驗。早在1975年京瓷就著手研發太陽能電池,并于1982年推出多晶硅電池組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