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導向圖形控制器發威電容式多點觸控
傳統電容式多點觸控設計須使用多顆晶片才能達成,使得對成本或空間要求較高的應用,無法利用該技術實現直覺、簡單的人機操作,因此半導體業者研發出以物件導向技術為基礎的圖形控制器,可大幅減少物料清單與電路板占用空間,同時縮短開發時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8928.htm市場分析公司IDTechEx指出,當前全球觸控螢幕市場已過半數采用電容式觸控(使用表面電容或投射式電容感測機制),并廣泛應用在許多行動式消費產品,如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另外,電容式觸控也開始也被應用于其他領域,包括家用電器、工業控制設備和智慧家庭。
雖然成本較低的電阻式觸控螢幕亦適用于諸多產品,但以電容式觸控螢幕為基礎的人機介面(HMI),可以同時增進顯示亮度與響應時間,這讓越來越多的工程人員趨之若鶩,基于電容式觸控感測技術的多點觸控功能,在未來幾年也可望成為HMI主流。
通過多點觸控操作可以偵測許多復雜的動作,并提供使用者更直覺、簡單的操作方式。此外,多點觸控允許多人同時使用同一人機介面,創造多人共享的用戶體驗。如果電容式觸控可實現如上述的功能,那么很顯然,工程團隊一般會使用傳統的人機介面設計架構,確保他們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實現此技術。
物件導向簡化多點觸控電路
一般而言,實現多點觸控的電路基本架構需要許多晶片,包括一個高性能的微處理器(通常需要32位元)、一個相當大的快閃(Flash)記憶體用來存儲圖像數據,還有一個大容量的訊框緩沖區(FrameBuffer)用于將資料對應到顯示螢幕上(圖1);諸多平行介面負責電路中各個積體電路(IC)之間的通訊,這對于成本或是空間限制要求較高的應用,將會受到極大限制。

圖1常見的多點觸控HMI系統方塊圖
相反的,圖2介紹了一個更簡單、更精簡的多點觸控人機介面方案,能將顯示的圖片,通過使用者二只手指間伸展/收縮的控制,輕松調整圖片大小,也可以使用手指翻轉來改變圖像方向;其他還有各種手指操作功能,比如點擊、翻頁、剪貼簿、左右滑動與兩指長按等。

圖2基于物件導向設計的多點觸控HMI方塊圖
本系統獨特之處是以物件導向為設計基礎,物件可以是圖片、文字、小工具和重疊效果,以及特定的聲音如發出嗶嗶聲、啁啾聲等;圖像內容可以不按照傳統以像素為單位來逐行繪制(以1/16像素的分辨率)。
這種新型的物件導向方法(來自先進圖形控制器IC),不再需要FrameBuffer或大記憶體資源來存儲圖像內容,并且允許使用低階、便宜的8位元或16位元微處理器,因此系統的元件數量可顯著減少,電路板占用空間也相對變小,不但縮短開發時間,還可大幅降低研發的工作量。本范例中的微處理器,是使用免費ArduinoPro開發套件中的低成本ATMEG328P及其工具進行開發。
本系統的圖形控制元件,采用飛特帝亞(FTDI)嵌入式繪圖引擎(EVE)系列元件FT801,通過I2C接口和內建的FT801觸控協議,外接一個標準的電容式觸摸控制器裝置來實現。此元件同一時間可以判斷五個以上的接觸點位置,即使是最復雜的手指感官活動也可被偵測;內建的功能還能依照觸控狀態,反應出最多兩百五十五個觸控物件標簽通知。
此產品可支援WQVGA和QVGA格式顯示(分辨率最高可達512×512像素),以及18位元的紅綠藍(RGB)顯示與2位元的混色技術。這款具有小封裝、高度整合的嵌入式繪圖引擎元件,工作電壓為3.3伏特(V);內建嵌入式唯讀存儲記憶體(ROM)具有各種不同物件,包括各種聲音和字體,為從事創建HMI的工程師提供充分設計靈活性,以創造出不同差異化產品;內部Alpha混合與反鋸齒技術大幅提高圖像顯示效果;除了觸控控制器接口,高整合的嵌入式繪圖引擎還包括一個音效輸出,可連接到外部揚聲器。
電容式觸控HMI大有可為
電容式觸控面板因諸多的操作優點,使得這項技術將會在未來幾年中高度成長;只要清楚了解設計方法,找到先進的晶片方案,電容式觸控HMI將有更好的性能展現。
上面的電路實例證明,采用一個創新方法,以物件方式處理圖像和聲音,而非傳統沉重的數據方式來處理,可實現一種人機速記。
使用新一代圖形顯示控制器晶片的系統,只須使用較少元件、低頻寬的介面,即可完成復雜并帶有語音介面的HMI系統,同時還可大幅降低成本和生產的復雜度。
電容相關文章:電容原理 電容傳感器相關文章:電容傳感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