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從包產到戶與民營企業
中國的民營企業群體為什么越來越強大?其實這有點像中國農村的包產到戶。沒有包產到戶之前,中國是那么多土地,包產到戶之后,中國還是那么多土地,人口反而更多,但包產到戶之前老是沒有飯吃,包產到戶之后家家戶戶不但有飯吃了,還有很多剩余勞動力可以走出去賺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8529.htm資源同樣多,為什么就發生這么巨大的變化呢?奧妙在于包產到戶更符合中國國情,更符合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是什么?那就是給自己干活就特別有勁,給別人(或公家)干,總不愿意付出全部精力;給自己干,再苦再累都能挺,給別人干,再輕松收入再高都覺得不滿足!所以,大集體生產時雖然有很美好的理想,很完善的制度,多數人就是出工不出力,效益就是好不起來!
今天,私營企業已經遍地開花,成為了燎原之勢。我們認為,這非常符合人性,非常符合中國的國情。相當于,我們國家只發了個牌照,只制定了經營和稅收大政策(游戲規則),也不用怎么去盯著他們,他們就自己套上了籠頭和犁耙,不舍晝夜地拼搏,這是一種多優質的管理模式!
如今很多人還有一種夢想,就是建立烏托邦夢想的企業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里各子企業或事業部能各司其職,各得其利。當然,從理想主義的角度來講,這個愿景是美好的;但從企業實際操作來看,難度是非常大的。因為行業目前還沒有達到這種發展水平,一群從農業社會走出來的企業家,他們的意識還停留在各自為伍的農耕時代,突然要跨入工業契約化時代,或后工業覺悟時代,還有較長一段時間的路要走。起碼,要縮短思想和覺悟的差距,都需要較長一個時段。
“公社化”運作的企業集群或泛股份制公司,天津大邱莊算一個,深圳萬豐村算一個,河南臨潁南街村算一個。大邱莊以禹作敏走完“封建大家長”旅程告一段落;萬豐村也以村民們把潘強恩告上法庭結束一個時代。當整個思維體系沒有完成股份制改造之前,腳步邁進股份制進程注定是一種悲喜交集。饒有趣味的是,中國的股份制上市企業也大多紛爭不斷,雷士前些年就是個顯著例子。這也是股份制文化沒有完全成熟而企業倉促上市而面臨的新的困惑。
中國的合伙人制似乎從來就紛爭不斷,鮮有企業一直良性發展而相安無事的,導致中國關于合伙人的悲喜劇不斷,研究專著也層出不窮。
現階段中國的商協會和各色“聯盟”大致也不能免俗,運作得好的鳳毛麟角。還好聯盟只是一種松散型組織,生意都是各做各的,不像合伙人制那樣利益牽扯過深,沖突劇烈,因而大家面子上反而好看些。
總之,中國LED照明燈飾行業的現階段,民營企業是行業的主流,家族式企業是行業的主流,它既阻礙著行業的迅速強大,也維系著行業的生存繁衍。相比之下,作為中小型企業為主流的民營企業和家族企業,由于凝聚力強,期望值不高,所以反而生命力更旺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