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系統中宏小區與femtocell的切換方法
本文采用Matlab對LTE系統進行系統級仿真,宏基站采用傳統的蜂窩小區覆蓋,采用環數為1的7基站三扇區結構,即中間一個基站,周圍環繞6個基站。在7基站內設定仿真的ROI (Region of Interest, 有用區域),根據用戶總數比例在每個扇區隨機撒入宏用戶,如果用戶超出ROI,則重新隨機分配用戶位置[8]。femtocell采用簡單的單個隨機部署,初始化功率100mW,即20dBm,覆蓋半徑20米,每個femtocell初始化接入四個用戶,具體參數如表1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7461.htm
對標準切換算法、CAC切換算法、本文所提方法分別進行仿真驗證,并對仿真結果進行統計對比,結果如圖7、圖8所示。

圖7為三種算法在4個階段內的掉話率直方圖,其中掉話率是掉話次數與切換次數的比值,每500個TTI統計一次掉話率。從直方圖分布可以看出,標準切換算法中,各階段的掉話率基本相同,變化不大;CAC算法中,掉話率在各階段雖然都比標準切換算法低,但是各階段也同樣沒有明顯變化;而采用本文提出的算法時,隨著仿真的進行,HOM的值會根據當前femtocell小區內的負載進行動態的調整,femtocell的發送功率也為達到最適合的覆蓋而做動態的調整,因此掉話率有逐漸降低的趨勢。并且從圖中也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算法的總體掉話率也明顯比其他兩種算法低。

圖8為三種算法用戶吞吐量的CDF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累積分布函數)曲線圖。從圖中可知,本文算法、CAC算法、標準切換算法用戶吞吐量高于1.5Mbps所占百分比分別為50%、25%、20%,用戶吞吐量低于0.5Mbps所占百分比分別為5%、10%、10%,由此可知,本文算法有效控制了邊緣用戶的干擾,提高了邊緣用戶的吞吐量,同時提高了切換的成功率,從而提高了整體用戶吞吐量,從圖中平均吞吐量數值也可得出同樣的結論,且可以看出本文算法比標準切換算法用戶平均吞吐量提高了0.36Mbps。
4 結束語
本文針對宏小區與femtocell之間的不必要的頻繁切換提出了自適應切換方法,所提出的自適應方法既包括自適應功率調整,也包括自適應選擇HOM。與標準切換算法和CAC算法相比,由于自適應切換方法動態地調整HOM和femtocell的發射功率,因此掉話率隨著仿真時間增加有降低的趨勢,并且提高了用戶平均吞吐量。
可控硅相關文章:可控硅工作原理
比較器相關文章:比較器工作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