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業界動態 > LED照明:有品無牌 貼牌成癮

        LED照明:有品無牌 貼牌成癮

        作者: 時間:2014-05-27 來源:阿拉丁照明網 收藏
        編者按:中國LED照明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始終“有品無牌”,核心芯片技術的缺失常讓國內企業遇專利掣肘,不能因為在亞洲具有競爭實力就沾沾自喜,面對歐美的企業,我們要對創新投入更多才行。

          各國品牌將中國商家視為“高度危險人物”,除打出不許拍照的標識,更有直接拒絕中國參觀者進入展會。而與輿論沸騰、評論泛濫的普羅大眾相比,內心五味雜陳,倍感屈辱的,莫過于國內的一批企業家。但也映射一個真實的現狀,中國企業的發展有不少建立在缺乏創新技術的基礎上,而在專利方面缺乏布局,一不小心便落入他人維權的范圍。“有品無牌”正暴露出多年來中國企業對外貿易發展的軟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7397.htm

          一、企業“累覺不愛”的尷尬

          法蘭克福展是全球性盛宴,但是中國企業鮮有能夠躋身國際品牌館者。這是因為整個中國照明產業多為制造企業,一直在下游做加工,核心光源、電器、配光及照明解決方案在國外諸強手中的原因。

          現象一:找國外代理商或者在國外注冊品牌參展;

          國內企業到境外參展,需要通過自己過往的代理商,或者在國外另行注冊品牌參展。這對企業品牌的樹立和固有品牌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現象二:歐普等企業土豪級的廣告投放,展臺幾乎看不到產品;

          據調查,歐普等國內大型企業,參加法蘭克福展時,展臺幾乎看不到產品,擲重金只是在做品牌形象推廣。一方面,顧忌國外展會的種種規定與嚴格的審查,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企業對于在國外塑造品牌的重要性。

          現象三:木林森無法拿到大的展位,靠懸掛幾款燈具和墻體噴繪裝飾;

          相較于國內展會,企業大肆布局的場面。國外展會讓眾LED照明企業搖頭嘆息,頗為無奈。拿不到大的展會,只是在某個角落里露面。布置上更是無法大展拳腳,只能簡單的進行幾款燈具的懸掛和形象推廣。

          中國LED照明產業發展迅猛,自然暴露出很多問題。比如,工業基礎薄弱,跟風模仿,專利意識不強,低價競爭,起步低,加之企業體制的束縛和產業政策的過熱,使中國雖成為LED照明產品制造大國而遠非強國。如果這種現狀繼續下去,中國LED照明產業將出現嚴重的危機。

          二、有品無牌專利缺失企業不注重研發投入

          中國LED照明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始終面臨著“有品無牌”的尷尬角色,核心芯片技術的缺失也讓國內企業常遇專利掣肘。有專家學者指出,我國LED照明企業的發展需要多學科相互融合,“智慧照明”將是企業未來發展機遇。

          “松下、東芝占據日本市場七成比重,美國照明產業30%市場份額被通用和科銳兩大集團控制,但中國卻找不到市場占比超過5%的企業”,浙江陽光集團總經理官勇說,相比于外國LED照明企業,中國企業在創意設計、品牌營銷方面毫無話語權,但在產業鏈的低端卻擠進眾多企業,多是低價自殘。

          LED照明企業“有品無牌”的尷尬局面使得企業難以享受品牌溢價,只能集體陷入價格戰怪圈,品牌破局依然困惑,“行業品牌”向“大眾品牌”過渡已經成為國內照明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

          據統計,飛利浦近三年的年報中,其研究和開發費用在銷售額中所占的百分比始終在7%上下徘徊,2013年,企業研發投入達到了17.33億歐元,而單在2013年,飛利浦便遞交了1550項專利申請。

          而在同期的國內市場,2012年20家上市企業投入研發費用占其營收總額的比例達到5.34%,20家企業共取得新專利授權485項,且其中的發明專利僅占12.37%。雖然國內LED企業科研投入逐年增多,但相較于國外企業仍然偏少,且核心技術和技術人才嚴重缺位。

          在2014年法蘭克福照明展上,兩家中國企業因存在專利侵犯而被趕出展覽現場。廈門光莆電子副總經理吳晞敏說,國內大部分企業是有意識地抄襲,國外企業則是主動避免專利竊取,并能有效利用專利的價值促進產品的創新研發,“中國LED照明產業必須摒棄復制,轉變為以創新設計及新商業模式為主,利用知識產權去保護技術和利益”。

          三、合作模式代工貼牌成癮微薄利潤難做大

          當前,LED照明企業合作模式多以代工為主,企業貼牌成癮,在品牌發展與代工之路上,似乎大家多選擇了代工。長久以來,國內眾多的中小企業缺乏品牌意識,只能靠貼牌生產賺取廉價的手工費,而且很多企業之間為了爭奪市場訂單而形成惡性競爭,競相讓價,最終損害的是自身利益。

          最終所面臨的問題是,大多數中小企業處于產業鏈條的低端,缺乏品牌,只能靠“低成本,低利潤”的生產模式維持著;多數中小企業缺乏品牌戰略和品牌定位策略;品牌建設的手段非常單一,過分夸大廣告對品牌的作用。

          當經歷過發展的歷練與品牌的考驗之后,一部分LED照明企業開始求變。比如,他們開始做了兩個廠,一個做出口,一個是在國內做自有品牌。這種兩條腿走路的辦法,就是為了主動適應市場發展的現實需求。在他們看來,國內市場有著13億人口的龐大消費群體,因此未來的趨勢不是加工,而是創新與服務。

          目前,很多LED照明企業所遭遇更大的問題是:產品出口遇到阻礙,唯一的出路就是轉型升級,外銷不行就搞內銷。對此,有行業人士提出創新發展的一些新思路:小企業與大企業的創新模式不同,大企業在目前環境下,可以打造全球供應鏈,從源頭到終端,而中小企業完全可以參與到這一鏈條中來,為大企業做配套體系。

          此外,中小企業也可以去境外開拓品牌,尤其可以去充滿更多機會的國家。還可以由沿海向內陸轉移,建立加工廠,由過去的簡單制造,向兩端延伸,一端構建自身的原材料采購、研發設計體系,另一端則建立自身的營銷網絡等,目前已有許多企業正在努力嘗試這方面的突破。

          有觀點認為國內LED照明企業選擇代工,是一種產業倒退,對行業的創新和技術發展不利,也有觀點相信擴大代工比重,將為國內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創造新贏利點。然而,在代工生產模式的背后,我們不禁要問,企業到底在為誰打工?

          代工是沒有出路的。有行業人士談到,任何一家品牌廠商都不會把訂單交給競爭對手,對于外資企業而言,他們把代工交給不存在競爭關系的企業會更放心。因此,我國LED照明企業最重要的就是“走出去”,在國際上打響自己的品牌,開拓國際市場。

          中國已經是公認的“世界工廠”,很多品牌產品是在中國企業完成加工,再被銷往全球各地。然而,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企業”,讓國外企業為中國品牌做代工,是中國制造的夢想。

          四、中國照明企業無品牌論

          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曾表示,2013年中國出口位居世界第一,進口為世界第二,讓他感到“難為情”的是,在國際上最有名的前100個出口品牌中,中國品牌為零。

          光亞集團董事長潘文波先生,曾一針見血指出,中國照明企業“無品牌”!

          潘文波強調,“企業品牌的背后是價值,價值的背后是文化?!泵總€品牌的背后都有它的文化認同,價值認同。而品牌的認同又是來自情感和功能。產品不能只是賣價格,價格戰是毀掉品牌的最重要想法。在照明企業的價格戰中,歐普等大型企業堅持住,最后活下來了,而故意打價格戰的企業,都沒能幸存。

          盡管我國LED照明企業的品牌意識已在明顯上升,然而與跨國公司的知名品牌相競爭時,還是顯得無力抗衡。當前品牌已成為企業必爭的無形資產,可是很多企業對品牌的保護意識仍然很淡薄,這可謂是我國LED照明企業品牌成長道路上的巨大阻力。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蘋果公司?!迸宋牟ㄅe例說,現在國內個別LED照明企業制造產品的質量已經得到了認可,不缺乏制造能力,但企業做的更多是代工,更多是模仿,收益是很低的,是因為企業缺乏具有自己獨特的設計和品牌。

          雖然每個照明企業都希望通過建設使自己長生不老,但是據了解,中國LED照明企業的平均壽命屈指可數,甚至有些企業連半年壽命都不到。合伙人之間互相算計,互不信任。盡管導致品牌失敗原因很多,但是營銷短視,品牌戰略缺失以及價值觀的失守無疑是關鍵的幾個因素。

          所以品牌是一種戰略歷程,是一種修行,有核心者有未來,有恒信者有品牌。國有品牌做不起來,它靠的是壟斷,它換一屆領導就換一個思路。但民營企業就有這個優勢,它希望自己的品牌有獨到的文化。反觀當前,是一種浮躁、短時、功利、投機、迷茫、失信的心態,沒有信仰,沒有方向,沒有定力。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產品是過剩的,超市里有很多產品都是一直擺在那里。消費者需要的不是產品,而是信用。

          潘文波談到,隨著行業的發展,LED照明產品的淘汰率越來越高,但是品牌建立長存。品,是品質,產品質量。牌,是無形的,是文化。一個企業只有內外兼修,才能達到品牌的高度。

          在品牌塑造上,光亞將致力于通過對外展覽的承接、外貿平臺、商會交流、展團出訪、買家見面會等方式為國內企業走向國際助一臂之力,

          廣州光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俊認為,阿拉丁國際展團企業銷售總額在50億以上,以中小企業為主,該企業群體不凡對外推廣的資金支持,也不缺做大做強的決心和勇氣。但是主要問題是缺少走向國際的平臺和手段,定價權還是不足,沒法抱團走向國際。還牽涉到國際專利和認證的問題,企業成本較高。國外人力成本較高,比如眾明(Civilight)本土化銷售在嘗試,有一定的成果。

          “有的中小企業今天賣LED,明天賣手機,品牌永遠做不起來?!迸宋牟ㄒ仓赋觯琇ED照明企業品牌打造是需要長期的努力,專業的平臺與扎實的質量基礎。不是一兩年,也不是三五年能成就的。他表示,從“中國制造”走到“中國設計”是必然道路,而最終還是要打造“中國品牌”。而。隨著“創造力”給“制造業”帶來的影響和變革,工業設計已成為企業的“第二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 LED 照明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川市| 马公市| 新沂市| 庄河市| 兰考县| 名山县| 兴化市| 利川市| 申扎县| 曲周县| 繁峙县| 颍上县| 青冈县| 新建县| 江西省| 砀山县| 延寿县| 岱山县| 抚顺县| 视频| 边坝县| 百色市| 金寨县| 凤山市| 富宁县| 三明市| 宣武区| 宜章县| 南投县| 荥经县| 蛟河市| 吴忠市| 桃园市| 马鞍山市| 西昌市| 康平县| 曲阜市| 平塘县| 乐都县| 铁岭市| 大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