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WBT系統結構、發展與設計概要

        WBT系統結構、發展與設計概要

        作者: 時間:2006-05-07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WBT的發展狀況、系統框架結構及設計要點;并給出一實際
        產品的系統框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41612.htm

        關鍵詞:綠色 X86兼容 WBT GX1

        前言

        WBT(Windows-based Terminal,簡稱圖形終端)是近年來發展極為迅速的一種PC分支,因其具有零維護、高可靠、防病毒、免升級等諸多特點,已被世界各大PC廠商廣為采納;在國內,聯想、實達、清華同方等IT大廠也不甘人后,紛紛推出諸多各具特色的產品。

        眾所周知,IA產品非常注重價格(Price)、性能(Performance)和功耗(Power)的3P優化,WBT作為一種典型的IA產品,在這些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根據筆者的實際測試,有些產品的3P參數相當令人滿意,在銀行、金融、證券等特種行業發展之快,已大有取代無盤工作站之勢。

        WBT發展歷程

        從Intel在97年推出Pentium MMX(俗稱430TX)并確立南、北橋概念起,主板芯片組因應低價PC的興起,經過長期的發展,產生了整合型芯片組(Integrated Chipset)。

        所謂整合型芯片組,以1999年到2000年的定義而言,傳統的北橋芯片整合了2D/3D繪圖顯示芯片的功能,另外南橋芯片也整合了 Super I/O,AC97 等線路或規格,這種整合顯示功能的芯片組,以威盛(VIA)的 Apollo MVP4,SiS(硅統)的620,630 ( SLOT1/Socket370),以及 Intel 810/815e 芯片組最為著名。

        除整合型芯片組外,還有一種被稱為 SoC (System On Chip ) 的整合單芯片,它除了整合傳統的北橋芯片、顯示電路之外,甚至連 x86 結構的處理器都整合進去,整臺計算機幾乎只要一塊芯片(或搭配少數 IC 芯片) 就可以搞定,最著名的當數美國國家半導體(NS - National Semiconductor ) 的Geode 系列處理器。

        Geode 系列處理器有三大市場定位:STB、WBT、WebPAD。本文主要介紹針對WBT的GX1系列處理器。

        GX1系列處理器簡介

        Geode GX1是兼容Cyrix GX的32位X86芯片,擁有典型第六代CPU的特點,載入/存儲單元可以對load/store操作進行重新排序,單周期和單指令解碼能大幅提高CPU指令執行的效率。

        NS本來是一間專業的半導體廠商,本身并不生產CPU,為了進軍IT產業,NS出巨資收購了當時聲威顯赫的三大CPU(PC)廠商之一的Cyrix公司,在得到所有的Cyrix CPU制造技術之后,便將當時利潤日漸走低的傳統PC業轉手賣給VIA,只留下具有更大發展前途的整合型芯片技術,這就是為什么說GX1是兼容Cyrix X86芯片的由來。

        概括說來,GX1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

        1、0.18微米四層金屬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處理,完全靜態設計。

        2、UMA(Unified Memory Architecture,統一內存架構),以主內存作為帖緩存和視頻內存,減少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電路板)需求和成本。

        3、32位X86處理器,集成FPU(Float Point Unit,浮點運算單元)、MMU(Memory
        Management Unit,內存管理單元)。

        4、支持多種標準:APM(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高級能源管理)、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先進設置和電源管理)兼容所有標準處理器(C0-C4
        級)狀態、主動型On Now設計。

        5、直接支持三種PCI總線主控,允許PCI控制存取主內存與CPU存取L1緩存同時進行。

        6、提供兼容VGA的XpressGraphics虛擬圖形子系統,純硬件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面)加速。

        7、16位XpressAudio虛擬音頻子系統:16位混音FM合成、OPL3模擬、MPU-401 MIDI接口。

        8、多種操作系統支持,包括:微軟Windows 95/98/2000/NT/CE/NTE,WindRiver System
        的VxWorks,QNX Software Systems的QNX和Linux。

        由以上特點可知,GX1的確稱得上是一款性能相當優異的處理器,我想,這也許就是為
        什么在Transmeta(全美達)推出Cursoe處理器之后,NS仍然堅持出品GX1的主要原因吧。

        WBT設計概要

        由于WBT在應用對象上不同于傳統的PC,所以在其整機系統的設計上有一些需要注意和明確的事項,下面我們分兩部分進行討論:

        一、硬件系統設計說明:

        眾所周知,硬件系統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整個系統的性能表現,因此,在開始進行硬件設計前,我們必須明確一些事實上的設計準則:

        1、 低功耗。

        WBT之所以被稱為綠色PC,就是因為其耗電量相當低;但是,由于各個公司的設計方法不同,其成品機在這方面的指標差異也是很大的,大約從5W~20W不等,其間竟相差4倍之多。

        2、 小體積。

        體積的逐步減小是現代PC發展的一個趨勢,其最明顯的優點就是攜帶移動方便、成本也可以降低。由于GX1及其工作伴侶CS5530A均為BGA封裝,加之Super I/O芯片PC97317封裝也較大,所以,在機內不加散熱風扇的話,要想減小體積就必須在外圍電路上下足工夫,具體操作時可根據實際需要對外設進行適當的刪減,目前這方面做得好的機型其體積均小于150X100X30mm。

        3、 高性價比。

        雖然性能與價格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但是,針對WBT卻有必要值得一提。按照常規設計思維,對性能和成本的取舍是很難把握的,而WBT由于必須借助服務器才能完成一定的任務操作,在這里就有了一個相互適應與影響的問題;一般而言,考慮到靈活性和方便性,整個應用網絡的性能提高主要是靠提升服務器的性能來實現的,這就對WBT工作速度的性能要求相對要低一些,同時又可取得降低系統功耗和成本的目的,可謂是一舉兩得!現在市面流行的主流處理器為GX1 300MHz,經筆者進行實際應用測試,相對GX1 200MHz處理器其綜合性能并未大幅提高,而價格卻要高出幾個美金。

        以上是筆者在系統設計過程中的一些個人體會,下面筆者給出一實際WBT產品的完整系統框圖:

        由于篇幅有限,原理圖在此略去。

        為了讀者在進行類似系統設計時少走彎路,特請注意以下幾點:

        1、 由于GX1系列處理器的頻率調整是靠CPU的CLKMODE0、CLKMODE1、CLKMODE2三個管腳分別接不同的電平來實現的(具體調整方法見表一),故在PCB板設計時應將其設計為跳線組合式結構,以適應不同頻率的CPU。

        2、 在采用GX1 200MHz 處理器時,雖然在其DATASHEET上標明vcc2的工作電壓為1.6V,但由于芯片本身制程的原因,在此電壓下工作,有時畫面會出現細微的波紋現象,最好將其調整為1.8V下工作。另外,在系統電源供電不足的情況下,也會出現波紋現象,值得注意的是此故障原因很難被發現!

        3、網絡部分的濾波變壓器和RTC8139C、RJ-45插座的連線必須短而粗,否則,即使電路設計無誤,網絡也不能正確連接。

        4、 為保證整個系統的穩定工作,在進行PCB板設計時,應在主要芯片下部預留散熱孔,
        以利芯片散熱。

        二、軟件系統設計說明:

        由于GX1系列處理器支持WinCE、Linux等諸多操作系統,在設計BIOS程序時,首先要考慮硬件驅動程序的兼容性。特別是在系統為減小體積和成本而取消CMOS信息保護電池時,各種硬件的默認參數值必須考慮周全。

        WBT存儲器結構一般有以下三種:

        1、BIOS;

        2、BIOS + DOC;

        3、BIOS + DOM/FDM.

        其中,以第一種成本最低,但程序編寫難度也最大;第三種次之;第二種成本最高。現在市面上的機型主要為后兩種。

        由于軟件編寫的靈活性較大,讀者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自由發揮,但有一點,對WBT來說,短小精悍的程序一定可以左右整個系統的成本。

        結語

        WBT的設計從本質上說類似于PC主板的設計,它采用的也是整合芯片組,只不過功耗和體積較小而已,而其外設接口,如串、并口;USB;鍵盤/鼠標等一應俱全。所以,熟悉和掌握WBT的設計方法,無疑會使我們進一步加深對PC體系結構的認知和了解!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山县| 美姑县| 楚雄市| 红安县| 郓城县| 桐乡市| 五峰| 建瓯市| 镇雄县| 淳安县| 石渠县| 秦安县| 永宁县| 广西| 扎赉特旗| 武穴市| 漳浦县| 闸北区| 射阳县| 教育| 会宁县| 岚皋县| 固始县| 巴林右旗| 高邑县| 老河口市| 阳原县| 勐海县| 宜黄县| 武威市| 宜昌市| 阜宁县| 新龙县| 巴彦淖尔市| 航空| 舒兰市| 宜昌市| 忻城县| 陆良县| 沙河市| 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