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USB的總線結構

        USB的總線結構

        作者: 時間:2011-12-08 來源:網絡 收藏
        是采用階梯式星形(tiered star)的拓撲(topology)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每一個星形的中心是集線器,而每一個設備可以通過集線器上的接口來加以連接。從圖中可以看到的設各包含了兩種類型:集線器與USB設各。位于最頂端的就是Host(主機端)。從Host的聯機往下連接至Hub(集線器),再由集線器按階梯式以一層或一階的方式往下擴展出去,連接在下一層的設各或另一個集線器上。事實上,集線器也可視為一種設各。而其中最大層數為6層(包括計算機內部的根集線器)。每一個星形的外接點的數目可加以變化,一般集線器具有2、4或7個接口。

          圖1 USB總線的階梯式星形結構

          圖2 USB總線的拓撲結構

          在此的主機端通常是指PC主機。當然,主機端因具有根集線器,因此也含有集線器的功能。而集線器是在USB規范中特別定義出來的外圍設備,除了擴增系統的連接點外,還負責中繼(repeat)上端/下端的信號以及控制各個下端端口的電源管理。至于另一個設備,即是用戶常見的外圍設各。但在USB規范書中,稱這種設各為“功能”(functiONs),意味著此系統提供了某些“能力”,例如具有鍵盤或鼠標等功能。當然不同的外圍設各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基于使用上的習慣,用戶在本書中都以設各稱之。通過這種階梯式星形的連接方式,最多可同時連接到127個設備。

          此外,當USB 2.0與1.1的設各與集線器在一起使用時,如何才能呈現出最佳的USB 2.0高速帶寬的特性?如圖3所示,當USB 2.0與1.1規范的設各混合使用時,整個總線上交雜著高速/全速的設各與集線器。而如圖4所示,惟有在USB 2.0集線器與USB 2.0設各的連接下,才具備高速總線帶寬的特性。

          圖3 USB 1.1、USB 2.0設備與集線器-起工作的拓仆結構

          圖4 具備USB 2.0高速總線特性連接示意圖

          但用戶可以試想一下,當PC主機開機前,已有一些外圍設各連接上USB總線,那么PC是如何對所有連接至主機端的外圍設各加以區分并尋址呢?

          首先,PC一接上電源時,所有連接上USB的設各與集線器都會預設為地址0。此時,所有的下端端口的連接器都處于禁用且為失效的狀態。然后,PC主機就會向整個USB總線查詢。若發現第1個設各,比方說是鼠標,就將地址1分配給鼠標。然后再往下尋找第2個地址,且目前仍為0的設各或集線器。若發現是集線器,就將地址2分配給此集線器,并激活其所擴充的第1個下端端口的連接器。而后再沿此連接器一直往下尋找第3個地址,且仍為0的設各或集線器。這樣重復地尋找與分配地址,直到所有的外圍設各都賦予了新的地址,或已達到127個外圍設各的極限為止。

          這種過程類似于將各個設備分別加以列舉的程序,稱之為設各列舉。當然,主機在配置新地址的同時,PC主機還要為每個新設各或集線器加載其所使用的驅動程序。

          若在此時一個新的設各被接上,PC主機就會預設此設各為地址0,且PC就會確認并加載其相對應的驅動程序,并分配一個尚未使用到的新地址給它。而一旦某個設備突然被拔離后,PC可經過D+或D-差動信號線的電壓變化來檢測此設各被移除掉,然后就將其地址收回,并列人可使用的地址數值中。



        關鍵詞: USB 總線結構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岚皋县| 富民县| 乌拉特后旗| 五指山市| 米泉市| 赫章县| 鄄城县| 太原市| 安丘市| 敦煌市| 桃江县| 田林县| 紫云| 海城市| 濮阳县| 威海市| 驻马店市| 江北区| 内黄县| 大悟县| 上虞市| 锦州市| 巴彦淖尔市| 安泽县| 鲁甸县| 灵宝市| 东乌珠穆沁旗| 枞阳县| 板桥市| 北流市| 顺平县| 白水县| 无棣县| 保德县| 襄城县| 都江堰市| 额尔古纳市| 柳江县| 昆明市| 滦平县| 敖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