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基于G4平臺的嵌入式VxWorks系統在雷達信號處理中的應用

        基于G4平臺的嵌入式VxWorks系統在雷達信號處理中的應用

        作者: 時間:2012-04-06 來源:網絡 收藏


        在雷達數字中的應用

        雷達數字主要是通過高速A /D采集雷達正交基帶回波信號,然后進行數字脈沖壓縮處理、雜波抑制、恒虛警和目標檢測,最后把目標信息數據傳送給雷達終端進行顯示。采用高速A /D采集雷達回波信號,和完成大容量數據傳輸和實時性處理管理,合理劃分任務和安排處理時序是成功實現的關鍵。

        基帶信號采集

        回波信號的采集使用Interactive 電路與系統公司的ICS - 554四通道14bit A /D數據采集卡,可以用內部或外部時鐘采樣,最小采樣率30MHz,最高采樣率105MHz,內部和外部兩種觸發信號;標準的PMC 接口,帶1M邏輯門FPGA 的64bit/66MHzQL5064 PCI總線接口芯片,支持master/ target DMA突發傳輸方式,未使用完的FPGA資源可根據用戶的需要配置使用;兩片64 K ×72 bit FIFO緩存,可以編程控制進行單通道數據采集,兩通道或四通道同時采集,每兩通道各占一片FIFO,每片最大采樣128 K點,單通道最大各采樣256 K點;采用捕獲和持續兩種采樣模式,在捕獲模式每一次觸發采樣點數和(在FIFO緩存大小內)總的采樣點數,然后向CPU發中斷請求,要求從CPU從緩存中取走已采樣的數據都是可編程的;為多種操作系統提供了驅動程序,如Win2dowsNT、Windows 2000、Windows XP和實時操作系。ICS - 554的功能框圖如圖2所示。



        圖2 ICS - 554框圖  

        在實際應用中, ICS - 554插在節點4的PMC標準接口上,采用10 kHz主觸發脈沖作為外觸發信號, 30MHz采樣時鐘, I、Q兩路采樣,每一個主觸發脈沖采樣2 048點,每一個CP I周期內要求采88個主觸發脈沖周期的數據。考慮到每一路F IFO最大只能采256K點和DMA 方式下PC I總線的實際傳輸率,保證每一個CPI的數據不會丟失和FIFO不會溢出,采用每42個主觸發脈沖周期就請求CPU開始接收在F IFO 緩存中的數據,先接收完F IFO1 中的數據,再接收F IFO2 中的數據,以后循環進行數據傳輸,直到禁止A /D采樣為止。

        時序安排

        系統接收雷達終端發來的控制命令和正交回波信號經過A /D采樣后的數字信號,雷達終端在CP I信號的下降沿通過VME總線發當前CPI信號的控制命令到G4板的VME內存映射空間,節點1把這些控制命令碼值拷貝到全局共享內存,控制命令碼值包括模式碼,探測距離碼等值;然后通知節點4取出當前模式碼,節點4根據模式碼對ICS- 554進行配置和允許ICS - 554開始采數并存入FIFO中。ICS - 554每采完44個主觸發脈沖周期的數據后,向節點4發中斷請求,節點4接到請求后通過節點1的全局共享內存查詢當前控制命令,接著根據模式碼配置 QL5064的DMA控制器。目標內存是節點1上的共享內存,啟動DMA傳輸,把A /D采樣存入FIFO 中的數據傳給節點1, DMA傳輸完成后,節點4向節點1發出中斷請求,節點1響應請求后,查詢全局共享內存的控制命令,根據模式碼開始進行脈沖壓縮、雜波抑制、恒虛警和目標檢測等信號處理。信號處理完后通過VME總線把目標信息數據傳送到VME空間,通知雷達終端取走目標和狀態信息;其它節點的數據也是通過節點4以DMA方式傳到內存中進行處理,處理方法與節點1相似,只是節點2、3和4的目標信息數據先傳到節點1,然后由節點1通過VME總線傳給雷達終端,每個節點都獨立處理一個CP I周期的數據。從A /D FIFO緩存中傳數到各節點的順序和信號處理順序時序如圖3所示。



        圖3 時序圖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洪县| 扎囊县| 牟定县| 和田市| 江孜县| 调兵山市| 渑池县| 孟津县| 洱源县| 和田市| 闽清县| 海门市| 乐业县| 大竹县| 裕民县| 玉树县| 太白县| 峨眉山市| 广州市| 兴国县| 商都县| 三都| 阆中市| 黎平县| 青冈县| 大姚县| 阜宁县| 若尔盖县| 阿勒泰市| 东阿县| 泾川县| 闸北区| 甘谷县| 漠河县| 丹凤县| 武安市| 湖州市| 阜阳市| 分宜县| 宁都县| 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