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子中的自動編碼及測試自動化技術
挑戰隨之而來
隨著自動編碼在新領域得到更大應用、在大多數系統設計里應用更廣泛,免修改代碼也出現了—畢竟,沒人喜歡改來改去。將機器生成和手工編寫結合,對于那些在這個要求高可靠性工業工作的人而言,是一大挑戰。
只要在這個領域工作,就需要提高效率、盡快修改不合適的編碼。工具供應商承認:在此領域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今天我們所面對的重要障礙,就是在免修改環境下的自動代碼生成工具集成,”Etas公司產品市場經理VivekJaikamal說。
還有一些挑戰比較簡單,只要求盡可能減少耗費時間。但是在復雜領域(比如動力傳動和安全領域),數據價值變動頻繁,程序員必須想法子找到解決之道。
“必須搞清楚如何實現這樣的功能,這相對較簡單,”MathWorks公司內嵌應用經理Tom Erkkinen說:“如果擁有大量的、還未清楚傳送出去的全球數據,很難洞悉未來走向。”
在設計進程中,設計師們還必須面對一個挑戰,即:需要程序員修改軟件。通常,程序員能夠找到容易修改的方式。但是絕大多數觀察家認為:很少有人回應這種需求,通過手動編碼修改軟件。
“如果要消費者自己修改,有時他們會覺得手動的速度更快,”Vector CANtech公司內嵌軟件產品線經理Robert Miller說:“但是當你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做修改,就需要重新生成代碼。如果采用手動生成的話,這些變革通常不會實現。
當編碼隨著供應鏈移動時,這點特別重要。如果賣方手動修改編碼,當OEM商通過同一種編碼器查閱編碼時,會改變其中記錄的信息,賣方對編碼的改動可能丟失。
如果用人工進行此類改動,原模型將不再呈現量產時的代碼信息。那么在后續項目中,軟件工程師就得不斷更新手動修改過的軟件,還要決定是否使用原始模塊或修改過的原代碼。
“如果選擇質量已經過檢驗的修改過的原代碼,功能模塊的價值將逐步消退,”Etas公司的市場副總裁Jeff Kessen說:“代碼生成后的修改,可能不會傳遞到新項目上。”
修改自動生成代碼,會擾亂進程持續性,為重新使用帶來障礙。現在,越來越多公司在整個開發周期均采用自動編碼軟件。“但是還有很多公司不信任自動編碼,所以他們用它作原型模塊,用手動編碼量產,”美國國家儀器公司硬件在環(HIL)和動態測試產品經理Chris Washington說:“隨著工具公司日益優化代碼生成方式,這種情況將越來越少。”
自動編碼帶動測試自動化
絕大多數自動代碼生成(ACG)的擁躉者,都致力于降低開發時間、增加軟件的再利用率。但是對于許多人來說,自動代碼生成的一大關鍵好處,就是可以使開發者更容易地測試,確保耐用性。在建模過程中,自動代碼生成使工程師更容易持續驗證其理念和完成情況。
“所采用的實施方案越高級,就越能持續驗證,”Chris Washington說:“這是獲得最大好處的關鍵。”自動代碼生成的好處,會在設計和測試過程中一直保持下去。設計團隊希望節省時間,對創造成果再加工。能夠采用已經考驗證明成效的測試,對于手動設計團隊非常重要。
“用自動編碼來證明效用,是非常容易的,”MathWorks的WensiJin說:“還能再次利用自己的測試案例,大大提高生產率。”
自動代碼生成能夠滿足的各種需求中,驗證軟件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消費者希望其壽命能夠遠超其他消費類產品。在這個汽車開始決定乘客生死的時代,性能可靠有效的軟件,意義非常重要。“對于安全類系統,我們更關注驗證進程,而機器生成的代碼非常好用,”MathWork公司內嵌應用經理Tom Erkkinen說。
自動代碼生成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使工程師團隊的工作更輕松,即使沒有在技術層面產生重大影響。它還能提供許多程序記錄,為開發商提供進程報告。“自動記錄能夠減少檢查的麻煩,”VectorCANtech公司Steve Traicoff說。
霍爾傳感器相關文章:霍爾傳感器工作原理
霍爾傳感器相關文章:霍爾傳感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