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的現場總線網關的設計
(1) 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μC/OS-Ⅱ的移植;
(2) TCP/IP協議棧LwIP的移植;
(3)網絡設備驅動程序。
l.LwIP協議棧的移植
為了使WorldFIP現場總線可以和Internet通信,在設計中必須把TCP/IP協議棧移植到μC/OS-Ⅱ操作系統中(μC/OS-Ⅱ移植將在后面介紹)。為了節省對系統資源的占用,設計中選用了開源的嵌入式TCP/IP協議棧——LwIP。LwIP協議棧是一個輕量的TCP/IP協議棧,一般只需要幾十千字節的RAM和40K左右的ROM就可以運行,這使LwIP協議棧適合在低端嵌入式系統中使用。LwIP的源碼可以到相關的網站上下載,目前的版本是0.6.3。LwIP的特性如下:
(1)支持多網絡接口下的IP轉發;
(2)提供專門的內部回調接口(Raw API)用于提高應用程序性能;
(3)可選擇的Berkeley接API。
為了方便移植,LwIP協議棧把所有與硬件、OS、編譯器相關的部分單獨放在/src/arch目錄下,因此移植時只需修改這個目錄下的文件即可,其他源文件一般不需要修改。在移植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和OS相關的一些函數和結構,這些函數和結構在arch目錄下的sys_arch.h和sys_arch.c中定義和實現。主要有:
(l)sys_arch_timeout函數。
這個函數描述的是LwIP中與外界網絡連接的線程等待超時timeout屬性,該屬性與OS相關。每個線程的timeout屬性對應著一個在sys.h中定義的結構體sys_timeout,我們所要實現的是如下函數:
struct sys_timeouts * sys_arch_timeouts(void)
該函數的功能是返回目前正處于運行態的線程所對應的timeout隊列指針。
(2)sys_sem_t信號量。
在LwIP中用信號量來實現同步,因此需要在sys_arch中實現sys_sem_t結構體和處理函數:
typedef OS_EVENT * sys_sem_t;
sys_sem_t sys_sem_new (lNT8U count);
void sys_sem_signal (sys_sem_t sem);
INTl6U sys_arch_sem_wait (sys_sem_t sem,INTl6U timeout);
void sys_sem_free (sys_sem_t sem);
μC/OS-Ⅱ已經實現了信號量的各種操作,而且功能和LwIP中的幾個函數完全一樣的,所以在LwIP中只需把μC/OS-Ⅱ中的函數封裝打包。
(3) sys_mbox_t消息。
在LwIP中實現緩沖、數據傳遞要用到消息隊列,所以在sys_arch中實現sys_mbox_t結構體和處理函數:
typedef struct
{
OS_EVENT * pQ;
void * pvQEntries [MAX _ QUEUE _ EN_ TRIES];
} sys_mbox_t;
sys_mbox_t;
sys_mbox_t sys_mbox_new (void);
void sys_mbox_post(sys_mbox_t mbox,void * msg);
INT16U sys_arch_mbox_fetch (sys_mbox_tmbox,void * * msg,INT16U timeout);
void sys_mbox_free (sys_mbox_t mbox);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