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用于移動WiMAX的早期MIMO實現中得到的重要經驗
表1:不同WiMAX設計架構的具體定義描述
并非所有MAS方法都有效
過去15年來業界已經嘗試了許多實現MAS概念的方法。一些早期嘗試包含了大型、昂貴和精確校準陣列天線,但最終效果都不是很好。一些嘗試還包含所謂的“appliqué”解決方案——售后增加的設備,由于與現有無線硬件的整合非常有限,而且算法簡單,因此性能也不是太好。
由于MAS軟件資源99%來自商用廣域部署技術的共享,ArrayComm公司基于14年的現場經驗,能夠為MAS實現提供一些應用指導,并幫助業界建立良好的基礎。具體算法的技術討論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下面給出一些總的原則:
工作要做得徹底 來自單天線的許多網絡或經濟分析和性能仿真工具(如干擾平均)在應用到MAS技術時會產生錯誤結果。做到正確的MAS分析無疑更加復雜,但是很必要。
全面考慮 一開始就應該將MAS集成進客戶和基礎架構設計中,而不是到以后再增加MAS,這樣能夠以最小的邊際成本獲得最高的性能。圖4所示的架構說明了MAS是如何適用于普通的WiMAX客戶端設備和基站設備架構的。
圖4:目前用于WiMAX的MAS實現方框圖
考慮網絡性能而不僅是鏈路 正如上文總結的那樣,針對單條鏈路取得有用結果的MAS模式(如WiMAX中STCMIMO的基線形式)在多蜂窩多用戶環境中可能產生問題。因此針對滿負荷系統的網絡級分析是必需的。
使用多種方法 使用正確的工具。從一個市場到另一個市場,從這一段時間到另一段時間,運營商要求和用戶行為都在不斷地改變。不同的MAS架構在不同應用中有各自的優缺點,并沒有一個“最佳”方法。因此最好在系統中包含所有的方法(這是可能的,因為這是軟件系統),讓環境條件來確定使用哪種方法。
預測所有方法的動態無縫使用 我們在PHS系統中(該應用選用八種不同的MAS算法,以逐個幀和逐個用戶為基礎來優化性能)已經證明MAS架構可以是非常動態的系統。有許多級無線系統控制(比如從單個單元到網絡級)可被集成進這類自組織優化過程。
隔離器相關文章:隔離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