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應力分布改善在制作高性能橋式傳感器實踐中的應用

        應力分布改善在制作高性能橋式傳感器實踐中的應用

        作者: 時間:2013-07-01 來源:網絡 收藏
        按圖3方案彈性體尺寸方案,我們投入5只BM-LS-3傳感器試驗,以驗證傳感器的靈敏度指標。傳感器的一次測試指標如表1:

        從表中5只傳感器的測試結果來看,平均靈敏度1.2718mV/V,一致性比較好,但與設計計算要求的2mV/V的靈敏度相差甚遠;而且線性和滯后指標都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方案二:

        在方案一的基礎上,參照傳感器應變部位的受力圖2,彈性體受到的剪切力在應變梁上并沒有產生足夠的微應變是靈敏度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減小應變梁t的尺寸來提高產生微應變的能力,應力分部同方案一的分布,通過我們試驗,該方案的效果并不明顯。

        方案三:

        從圖(2)的分析中得知,在y接近“0”的地方,產生的剪切應力τ越接近其最大值τmax,我們是否可以只要產生剪切應力峰值的局部區域,而去除其余的部分。考慮到應變計貼片所需的尺寸和彈性體加工的方便,沿著傳感器的載荷方向鉆通孔2-ΦB(圖4),經過簡單的分析(圖4,其中虛線為方案二中應力曲線),應力不但最大應力值τ2max比τ1max也有了大幅度增加,而且對于更加集中。

        1.3 試驗結果

        從表1中的5只傳感器取3只傳感器進行鉆2-ΦB通孔試驗,靈敏度的測試結果見表2,線性和滯后指標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和表1中的數值相接近。

        對照表1和表2,同一只傳感器的靈敏度變化很大,全部增加了約1.2mV/V左右,我們在此基礎上繼續調整應變梁的厚度,使靈敏度更加接近目標值2mV/V。調整后小批量傳感器試驗的靈敏度結果見表3。

        其中傳感器靈敏度最大為2.251mV/V,最小為2.00243 mV/V,分散比較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傳感器彈性體加工鉆通孔2-ΦB時,采用人工劃線鉆孔,兩個孔的中心位置,對稱性及大小的一致性的影響。只要我們在以后彈性體的加工制作過程中采用高精度的鉆孔工裝來保證兩個通孔的加工精度,傳感器靈敏度一致性會得到良好的保證。

        2、結論

        此次制作的3t傳感器測試結果全部符合GB/T7551-1997《稱重傳感器》中C3級的要求。總結此次的設計制作過程,就是充分利用彈性體所受到的剪切的集中區域,在理論設計計算基礎上,通過調整彈性體應變梁的結構形式,使彈性體的剪切應力盡可能的集中到應變計的貼片區域,對調整傳感器的靈敏度起很大的作用,這對我們以后設計制作量程較小的傳感器起到很大的幫助。

        稱重傳感器相關文章:稱重傳感器原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沂市| 黄平县| 弥渡县| 沙坪坝区| 富平县| 延津县| 衡南县| 上杭县| 建宁县| 正镶白旗| 双江| 宁明县| 河北省| 富裕县| 随州市| 麻阳| 六安市| 马龙县| 嵊州市| 泌阳县| 揭阳市| 彭州市| 东丽区| 清新县| 高密市| 莒南县| 湖口县| 苏尼特左旗| 遂溪县| 铅山县| 定州市| 嘉黎县| 吉水县| 嘉定区| 旅游| 南昌县| 米脂县| 额济纳旗| 抚州市| 安溪县|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