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SB與DSP的指紋識別系統的設計實現
PDIUSBDl2是Philips公司推出的一款特點突出的USB接口芯片。完全遵從USBl.1協議,其內部集成有串行接口引擎(SIE)、320字節多結構FIFO存儲器、收發器(Transceiver)和電壓調節器。它可以工作在5V或者3.3V的工作電壓下;具有8位數據總線,且有完全自治的DMA傳輸操作。它還具有可控制的軟件連接(SoftConnect)功能,可以保證在微控制器可靠初始化之后再連接上USB總線。多中斷模式實現批量和同步傳輸,在批量和同步模式下可實現1MB/S的數據傳輸率。PDIUSBDl2高集成度、高可靠性和寬范圍工作條件的特點,可以非常方便地兼容大部分DSP的工作環境。
3 軟件設計
3.1 固件設計
固件編程(firmware programming)是USB數據傳輸系統中終端設備程序設計的重要部分,微處理器通過固件程序與計算機進行數據交換。由于采用不帶MCU內核的USB接口芯片,所以關于USBl.1協議規范的實現都必須靠DSP(TMS320VC5402)控制PDIUSBDl2芯片完成:在DSP(TMS320VC5402)的平臺上編寫程序,以完成USBl.1規范所要求的標準請求及用戶根據產品需要自己定義的請求。
當設備連接到主機后,主機通過給PDIUSBDl2的端點0發送包含標準USB請求的控制傳輸(即Setup包),PDIUSBDl2產生一個中斷給MCU(1NT0),MCU通過讀PDIUSBDl2的中斷寄存器和最后一次傳輸狀態寄存器來對每一個請求做出響應,并通過PDIUSBDl2的端點0回送請求信息。主機從返回的信息中讀取描述數據(包括設備描述符、配置描述符、接口描述符、端點描述符、字符串描述符),分配和載入一個設備驅動程序并對設備進行配置。設備配置完成后,就可以使用配置中支持的端點傳輸數據。固件程序結構如圖2所示。
3.2 設備驅動
在Win32系統中,把每一個設備都抽象為文件,此時的應用程序只需通過幾個簡單的文件操作APl函數,就可以實現與驅動程序中某個設備的通信。
PC機的驅動程序由Philips公司提供。用VC++6.0通過調用API函數,編寫PC的應用程序。這樣即可實現PC機對DSP(TMS320VC5402)指紋取像系統的控制以及圖像的傳輸。主要使用的API函數是DeviceIOControl()、ReadFile()、WriteFile()。其中DeviceIOControl()用于PC(主機)向DSP圖像采集系統發送請求;ReadFile()和WriteFile()分別用于從圖像采集系統讀出數據以及向圖像采集系統寫入數據。在設計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問題是:由于USB接口是主從方式的接口,其一切傳輸過程都必須通過主機向外設發送請求后才可以開始,所以在使用ReadFile()、WriteFile()讀寫數據前,必須先通過DeviceIOControl()向圖像采集系統發送請求。
3.3 指紋識別流程
系統上電時,TMS320VC5402通過12C總線操作對OV6620進行設置,然后進入指紋圖像采集階段。在該階段,TMS320VC5402處于空閑狀態,CPLD占用數據總線,
將數據直接存儲到圖像RAM中。采集完一幀指紋圖像后由CPLD發握手信號,通知DSP進人數據處理階段。在該階段,TMS320VC5402先將圖像RAM中的數據分塊搬運到用戶RAM中,進行圖像預處理、特征點提取等運算,最后通過USB將結果輸出給上位機。上位機調出指紋數據庫,并將提取的結果與指紋特征庫中的數據進行比對,從而與庫中特征指紋進行指紋匹配識別。
DSP算法具體如下:(1)預濾波。方向濾波:設計了一個水平模板,然后將水平模板旋轉到所需增強的方向進行濾波。(2)二值化。背景分離:采用標準差閾值跟蹤法,圖像的指紋部分由黑白相間的紋理組成,灰度變化很大,具有較大的標準差,而背景部分灰度分布比較平坦,標準差小。因此計算以各點為中心的一組像素的標準差,當標準差大于某一門限時,就可以確定該點為前景,否則為背景。(3)計算方向圖:采用基于法線向量的方法,其中還涉及到方向場的平滑銳化。(4)特征點提取:采用了脊線跟蹤法,其基本思想是直接對圖像進行脊線跟蹤,在跟蹤過程中檢測特征點。
整個軟件流程如圖3所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