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減小D類放大器的EMI

        減小D類放大器的EMI

        作者: 時間:2011-03-03 來源:網絡 收藏

        此類對輸出濾波器的要求,不同于具有傳統差分輸入和互補PWM輸出的放大器。與PWM相比,MAX9704調制方案的輸出往往含有較高的共模信號,設計輸出濾波器時需要考慮這點。正如后面的實例所示,傳統差分濾波器拓撲結構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

        圖3a給出了傳統的PWM型D類輸出LC濾波器,及其理想值。為簡單起見,可假設揚聲器負載具有理想的8電阻,并且忽略電感的直流阻抗。通過一些簡單的SPICE仿真便可得出問題所在。圖3b給出了圖3a中濾波器對差分輸入信號的頻率響應。給出了兩個輸出結點(FILT1,FILT2)相對于GND的響應曲線。圖中給出的器件值在30kHz的頻率以上具有理想的二階滾降,以及理想的瞬態。音頻帶內群延遲特性在4μs內保持平坦。

        圖3.(a)傳統的差模無源LC濾波器,(b)對于差分輸入信號的頻響,(c)共模信號頻響。

        圖3c給出了共模輸入時同一濾波器的輸出。同樣,兩個輸出的響應曲線均相對于GND。輸出結果(Y軸偏移)具有很大的尖峰,并具有明顯的欠阻尼。結合共模信號下濾波器的等效電路(圖4),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結果。由于仿真時采用理想匹配的電感和電容器,因此阻性負載上差分信號為零,因此不會LC元件不會出現任何衰減。L1與C1諧振(L2與C3同理)產生峰值。在時域內(圖中未顯示),這種情況將會出現較大的過沖和振蕩。注意,輸入共模信號時,C2將引入一個零點。因此濾波器的截止頻率(此時稱作諧振頻率可能更加準確)將高于差分輸入時的截止頻率。

        圖4.共模輸入下,圖3a中傳統LC濾波器的等效電路

        這時你或許會問,這樣會有問題么?如果該頻率下輸出頻譜共模能量為零,那么便沒什么問題。然而,如果峰值頻率與開關頻率正好相等,則揚聲器和連線上將出現較大的輸出電壓幅度。同時,MAX9704的擴展頻譜調制(SSM)模式將使欠阻尼濾波器在音頻頻帶以上引入相當的噪聲。擴展頻譜模式是引腳可選的,此時高頻開關能量為“白噪聲”,可以通過逐周期隨機調整開關時間降低噪聲幅度。這種擴展頻譜方案簡化了無濾波應用中的 兼容性設計。

        欠阻尼共模響應問題

        針對上述共模問題的解決方案之一是保留圖3a的基本結構,但增加抑制高諧振共模信號的阻尼元件。圖5a給出了在兩個輸出節點和GND之間串聯RC元件。如果應用中對效率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在輸出節點和GND之間僅連接一個電阻,但電容器C4和C5將有助于降低R1和R2上的額外功率損耗。

        C4和C5的值應權衡選取:一方面增大C4與C5值有助于R1和R2衰減尖峰,另一方面應減小C4和C5降低高音音頻(高達20kHz)下的損耗。如果共模截止頻率遠大于差模頻率,則很容易進行選擇,例如只需增加C2相對于C1和C3的比率既可實現。增加共模截止頻率,則可減小C4和C5的值,同時增大 R1和R2的值,這樣將降低R1和R2上的音頻損耗。若共模截止頻率太高,則電纜上的共模成分就會過多,因此,必須合理選擇差分和共模的-3dB頻點的比率。本案例的濾波器采用了1:5的比率。

        圖5.在傳統LC濾波器的每個輸出端增加一個RC網絡(a),可以改進差分信號的頻響(b)和共模信號的頻響(c)。

        圖5b為圖5a濾波器對差分輸入的響應,圖5c為共模輸入的響應。注意:圖5c中共模截止頻率較高(-3dB帶寬約為110kHz,差分輸入為28kHz),帶有平緩且合理控制的尖峰。該截止頻率遠高于最高音頻(也低于D類開關頻率基波),因此具有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D類放大器 EMI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良县| 澎湖县| 海伦市| 北京市| 拜城县| 陈巴尔虎旗| 织金县| 怀来县| 青浦区| 建宁县| 沙坪坝区| 米易县| 雷州市| 武定县| 新津县| 石首市| 南陵县| 叶城县| 雷州市| 安阳市| 鄂温| 广德县| 沙雅县| 金华市| 江永县| 积石山| 鄂尔多斯市| 梁河县| 阿荣旗| 关岭| 清原| 尚志市| 资兴市| 都匀市| 增城市| 韶山市| 水富县| 微山县| 南丰县| 丰镇市| 靖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