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技術與維護
2、VLRA電池的安裝使用及注意事項
在安裝和使用電池之前,首先應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按要求進行安裝和使用。安裝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安裝方案應根據地點、條件制訂,如地面負荷、通風環境、陽光照射、腐蝕和有機溶劑、機房布局、維修是否方便等。
2)安裝時新舊蓄電池一般不能混用,不同類型的電池或不同容量的電池決不可混合使用。
3)電池均為100﹪荷電出廠,必須小心操作,忌短路,安裝時應采用絕緣工具,戴絕緣手套,防止電擊。
4)電池在安裝使用前,在0~35℃的環境下存放,儲存期限為3個月,若超過3個月,就應按使用書給定標準對電池進行補充電。
5)按規定的串并聯線路,連接列間、層間、面板端子的電池連接,在安裝末端連接件和整個電源系統導通前,應認真檢查正負極性及測量系統電壓。并注意:在符合設計截面積的前提下,引出線應盡可能短,以減少大電流放電時的壓降;兩組以上電池并聯時,每組電池至負載的電纜線最好等長,以利于電池充放電時各組電池電流均衡。
6)電池連接時,螺絲必須緊固,但也要防止擰緊力過大而使極柱嵌銅間損壞。
7)安裝結束后應再次檢查系統電壓和電池正負極方向 ,以確保電池安裝的正確。
8)可用肥皂水浸濕軟布清潔電池殼、蓋、面板和連接線,不能用有機溶劑清洗,以免腐蝕電池蓋及其它部件。
3、VRLA電池的維護
1)、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的安放
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不必專設電池室,可與通信設備同裝一室。可疊放組合或安裝在機架上。
2)、經常檢查的項目
a、 浮充電壓,環境溫度;
b、 連接處有無松動、腐蝕現象;
c、 電池殼體有無滲漏和變形;
d、 極柱、安全閥周圍是否有酸霧溢出;
3)、補充電
a、 電池系統安裝完畢,對電池組進行補充充電;
b、 電池擱置停用時間超過三個月;
蓄電池的放電
a、每年應以實際負荷做一次核對性放電試驗,放出額定容量的30%-40%;
b、每三年做一次容量試驗,到使用六年后應每年做一次;
4)、蓄電池容量的測量
方法1:離線式測量法
a、將脫離供電系統的蓄電池組充滿電后靜置1—24h,在環境溫度為25℃±5℃的條件下開始放電;
b、放電開始前應測蓄電池的端電壓,放電期間應測記蓄電池的放電電流,時間及環境溫度,放電電流波動不得超過規定值的1%;
c、放電期間應測蓄電池端電壓及室溫,測量時間間隔為:10h率放電1h,3h率放電0.5h,1h率放電10min,在放電末期要隨時測量,以便準確地確定達到放電終止電壓的時間;
d、放電電流乘以放電時間即為蓄電池組的容量,蓄電池不按10小時率放電時或環境溫度不是25℃時,則應將實際測量的容量換算成25℃時的容量;
e、放電結束后,要對蓄電池組充電,充入電量應是放電電量的1.2倍。
方法2:在線式測量法
a、在供電系統中,關掉整流器由蓄電池組放電供給通信設備,在蓄電池組放電時找出蓄電池組中電壓最低,容量最差的一只電池來作為容量試驗的對象;
b、打開整流器對蓄電池組進行充電,等蓄電池組充滿后穩定1小時以上;
c、對a中放電時找出的最差的那只電池進行10小時率放電試驗,放電前后要測量該只電池的端電壓、溫度、放電時間和室溫。以后每隔1h測試一次,放電快到終止電壓時,應隨時測試,以便準確記錄放電時間:
d、放電時間乘以放電電流即為該電池的容量,當室溫不是25℃時,應按式(1)換算成25℃時的容量;
e、放電試驗結束后用充電機對該只電池進行充電,恢復其容量;
f、根據測量的數據繪制放電曲線;
方法3:核對性容量試驗法
為了能隨時掌握蓄電池組的大致容量,進行核對性放電試驗是必要的,其方法是:
a、在直流供電系統中,關閉開關電源,讓蓄電池對通信設備供電,蓄電池組放電前后要測試每只電池的端壓、溫度、比重、室溫和放電時間、放出額定容量的30%—40%為止;
b、放電結束后,要對蓄電池充電;
c、根據測試的數據作出放電曲線,留作以再次測試時做比較;
注意事項:
上述3種蓄電池的容量試驗方法,是日常維護中常用的方法,但無論哪種方法,在容量測試期間通信安全都會受到一定的威脅。因此在做容量試驗時要防止市電中斷,備用發電組應處于良好狀態
5)、周期維護項目
月度保養
每月完成下列檢查:
1、保持電池房清潔衛生;
2、測量和記錄電池房內環境溫度;
3、逐個檢查電池的清潔度、端子的損傷及發熱痕跡、外殼及蓋的損壞或過熱痕跡;
4、測量和記錄電池系統的總電壓、浮充電流;
季度保養
1、重復各項月度檢查;
2、測量和記錄各在線電池的浮充電壓,若經過溫度校正有兩只以上電池電壓低于2.18V,請與廠家聯系。
年度保養
1、重復季度所有保養、檢查;
2、每年檢查連接部分是否有松動;
3、每年電池組以實際負荷進行一次核對性放電試驗,放出額定容量的30%—40%;
三年保養
每三年進行一次容量試驗,到使用六年后每年做一次,若該組電池實放容量低于額定容量的80%,則認為該電池組壽命終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