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合適的電流互感器,用以設計高性能和經濟的電功率測量表

圖x:羅果夫斯基線圈(Rogowski Coil)原理
由于需要等間隔的繞組來實現對電磁干擾的最大抵抗力,所以此類電流互感器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羅果夫斯基線圈的制造質量。另外一個關鍵的特性是導致線圈內不連續的閉合點,致使對外部導體和環路內測量導體的位置產生影響。固定或夾持系統應該確保線圈的末端在一個非常精確而且可以重新再確定的位置,以及在將其中一個末端接至輸出導線時的高對稱性。這個領域最近涌現了一些新技術,這些技術具有特殊的機械和電氣特性,可以為低壓線定位提供更好的精確度和抵抗力。由于低壓線位置產生的誤差在50/60 Hz頻率域一般不超過 +/-3%,而在最新式的羅果夫斯基線圈(Rogowski Coil)互感器上這一誤差已經降低到了+/-0.5%以下。

圖x:LEM公司生產的羅果夫斯基線圈電流互感器
結論
許多新型裝置都受益于實芯互感器,鉗形技術的電氣技術特性并不能與這些實芯互感器相媲美。但是,現存的機器和建筑設備就無法增加各種實芯裝置,因為無法承受系統停機的損失。用新型材料和技術來裝備先進的鉗形電流互感器,實現了高性能經濟核算的狀態監控、功率計量和設備管理系統的及時更新。快速發展的節能市場和大型功率測量系統的配置支配著對于高性能且經濟合算的鉗形互感器的需求。
鉗形電流互感器并非新鮮上市,但是這些互感器中所采用的傳統技術卻表現出眾多弊端。這些互感器或者以昂貴的材料制成(如鐵-鎳合金FeNi),或者性能很差,尤其在線性度和相移方面(比如硅鋼FeSi)。新型鐵氧體材料具有顯著改善的導磁率,最終實現了在提供高性能的同時也具有普遍接受的價格。羅果夫斯基線圈(Rogowski Coil)最近也具有很大的進展,實現了用于高強度電流的小型、輕型和靈活的互感器,但是需要一些信號適應和標定來將這些特性發揮到極致。設計和制造工藝方面取得的最重要進步降低了成本以及減小了原邊電流電纜定位的羅果夫斯基線圈的影響,克服了這些缺點后,Rogowski Coil技術將是一項非常有前景的技術。
技術的多樣性反映了最近進展很多的應用領域需求的多樣化,由此說明多樣化系統和基礎設施受到成本和環境的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