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原理及技術改進詳解

在N區中:光生電子--空穴對產生以后,光生空穴便向P-N結邊界擴散,一旦到達P-N結邊界,便立即受到內建電場作用,被電場力牽引作漂移運動,越過耗盡區進入P區,光生電子(多子)則被留在N區。
在P區中:的光生電子(少子)同樣的先因為擴散、后因為漂移而進入N區,光生空穴(多子)留在P區。如此便在P-N結兩側形成了正、負電荷的積累,使N區儲存了過剩的電子,P區有過剩的空穴。從而形成與內建電場方向相反的光生電場。
1.光生電場除了部分抵消勢壘電場的作用外,還使P區帶正電,N區帶負電,在N區和P區之間的薄層就產生電動勢,這就是光生伏打效應。當電池接上一負載后,光電流就從P區經負載流至N區,負載中即得到功率輸出。2.如果將P-N結兩端開路,可以測得這個電動勢,稱之為開路電壓Uoc。對晶體硅電池來說,開路電壓的典型值為0.5~0.6V。
3.如果將外電路短路,則外電路中就有與入射光能量成正比的光電流流過,這個電流稱為短路電流Isc。
影響光電流的因素:
1.通過光照在界面層產生的電子-空穴對愈多,電流愈大。
2.界面層吸收的光能愈多,界面層即電池面積愈大,在太陽電池中形成的電流也愈大。
3.太陽能電池的N區、耗盡區和P區均能產生光生載流子;
4.各區中的光生載流子必須在復合之前越過耗盡區,才能對光電流有貢獻,所以求解實際的光生電流必須考慮到各區中的產生和復合、擴散和漂移等各種因素。
太陽能電池等效電路、輸出功率和填充因數
⑴ 等效電路
為了描述電池的工作狀態,往往將電池及負載系統用一個等效電路來模擬。
1.恒流源: 在恒定光照下,一個處于工作狀態的太陽電池,其光電流不隨工作狀態而變化,在等效電路中可把它看做是恒流源。
2.暗電流Ibk : 光電流一部分流經負載RL,在負載兩端建立起端電壓U,反過來,它又正向偏置于PN結,引起一股與光電流方向相反的暗電流Ibk。3.這樣,一個理想的PN同質結太陽能電池的等效電路就被繪制成如圖所示。
4.串聯電阻RS:由于前面和背面的電極接觸,以及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電阻率,基區和頂層都不可避免地要引入附加電阻。流經負載的電流經過它們時,必然引起損耗。在等效電路中,可將它們的總效果用一個串聯電阻RS來表示。
5.并聯電阻RSh:由于電池邊沿的漏電和制作金屬化電極時在微裂紋、劃痕等處形成的金屬橋漏電等,使一部分本應通過負載的電流短路,這種作用的大小可用一個并聯電阻RSh來等效。
當流進負載RL的電流為I,負載RL的端電壓為U時,可得:
式中的P就是太陽能電池被照射時在負載RL上得到的輸出功率。
⑵ 輸出功率
當流進負載RL的電流為I,負載RL的端電壓為U時,可得:
式中的P就是太陽能電池被照射時在負載RL上得到的輸出功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