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設計應用 > 逐點校正技術在LED大屏幕上的運用

        逐點校正技術在LED大屏幕上的運用

        作者: 時間:2012-06-23 來源:網絡 收藏
        示數據流,加以校正數據運算后輸出到DVI端口。

          與控制系統實現校正相比較,由于DVI信號只有為8位,這種用前端視頻處理器實現校正的方法將嚴重損失灰度,其低輝與線性表現不佳將是必然結果,且應用色度校正時,也會因精度不足效果不理想。

          (四)校正后的維護

          完成后,顯示屏的后續維護面臨著新的問題,如更換接收卡,更換模塊后的數據更新,以及顯示屏目標亮度與色域調整等。

          目前,很多解決方案中,缺乏原始數據和中間數據,也無法復現校正時的參數設置與校正目標值,校正后,保存下來可供后續維護的僅有校正數據文件。這種模式可以應對接收卡更換的情況,對于模塊更換等其他維護需求則無能為力,只能現場重新采集,甚至是全屏采集。

          也有進口校正系統通過提供一種遮光筒式的現場模塊測量裝置,近距離覆蓋新更換的模塊,與周邊的模塊數據相比較得到新模塊的校正系數,來解決模塊更換后的數據更新。

          上述的方法,都需要維護人員親臨現場,顯示屏的最終用戶無法自行完成維護工作。2010年,系統中增加了工程管理與模塊數據管理的功能,接收卡更換也好,模組更換也好,色域變換也好,都可以通過遠程傳送一組新的數據給客戶來輕松實現。在該技術體系中,由于原始圖像、原始亮度數據、修正亮度數據等中間數據以及采集時的系統參數都得以保存,使得后續的維護工作有史可查、有據可依,并提供靈活的數據微調工具,幫助客戶解決新換上的備用模組因光衰和原屏不一致而出現亮塊補丁的問題,實現“修舊如舊”。

          三、各環節交互方式

          2009年前,采集系統多為控制系統自己開發,配合自己的控制系統使用。因此,無論是模塊級、箱體級還是全屏級校正,采集系統與控制系統之間大都使用自定義的控制接口協議互動完成。

          這種控制接口協議的結合方式自動化程度高,寫入數據的過程無需人工干預。對于一些數碼相機校正方案,因測量設備精度與穩定性原因,需要反復采集、鄰區比對等才能保證區域間一致性,常常要求采集和顯示控制緊密互動,這種控制接口協議的結合方式是唯一選擇。然而,這也造成了采集系統與控制系統捆綁,互不兼容。

          屏廠商引進進口采集設備結合自有控制系統,有兩種情況,一是遵照采集系統的控制接口協議要求對控制系統進行改造,使用采集系統的軟件功能完成校正;二是自行開發軟件,實現顯示控制、采集系統采集與校正數據的生成與寫入。這兩種情況都意味著技術導入難度高、成本高,也同樣地,不兼容,無法與市場通用的控制系統相結合。2009年,將數據采集從逐點校正的過程中分解獨立出來,開創了采集系統與控制系統的結合方式:數據接口協議。

          因為采集設備僅需一次數據采集即可完成校正,因此顯示控制的部分變得十分簡單,不需要與控制系統交互通信也可完成。而寫入控制系統的步驟,則可以使用數據文檔的形式,由控制系統自行完成讀取寫入相關存儲區域的工作。

          這樣,通用控制系統無需做任何改造,也無需公開任何控制接口命令,就可以通過讀取公開格式的校正數據文檔,實現逐點校正,系統對接的工作量壓縮到最低,采集系統也最小成本地實現了與層出不窮的控制系統之間的最大兼容。

          數據接口協議的結合方式實現簡易,靈活,兼容性好,但自動化程度低,未來行業內形成標準逐點校正控制接口協議,或采集系統廠商與控制系統廠商之間形成各自的專用控制接口協議,將是該環節的終極解決之道。

          四、逐點校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逐點校正在經歷了90年代末到2008年近十年漫長的萌芽期、2008—2010年三年的快速成長期之后,即將在理論與實踐的積累過程中、在分工進一步細化、流程標準化、協議統一化、評估規范化的進程中,逐漸步入它的成熟期。

          (一)技術分工進一步細化、專業化

          在產業分工日益細化、專業化的大勢所趨下,逐點校正的采集設備也呈現出與控制系統分離,日益專業化的趨勢。

          對優質的追求和市場競爭的推動,讓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專業的逐點校正采集設備,將逐點校正固化為一道標準的工藝制程,而不僅僅是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后的救急之策。只有專業細分,才能實現廣泛兼容,也才能使各細分領域都得到專業團隊持續專注地深耕細作,資源互補,促進技術進步。

          (二)更快捷,更簡便,自動化、標準化

          逐點校正技術從最初的機臺校正一張大屏需要一個月時間,發展到今天近200平方的大屏校正一夜完成,已取得了劃時代的進步。未來的逐點校正將沿著高效、簡便、自動化、標準化的路線繼續前行,這是產業需求所決定的必然趨勢。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道路上,除了采集設備的技術革新之外,更需要業內控制系統合作伙伴的配合與支持,行業標準的建設與推廣,還有逐點校正實踐者的經驗積累與交流。

          (三)數據存儲到模塊

          顯示屏制造業一直以來的生產模式是訂單式生產,如今不少大廠開始探索計劃式生產模式,一方面可以縮短供貨周期產生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標準化生產可以從規模上、從管理上產生效益和競爭優勢。計劃式生產意味著模塊或標準箱體庫存,意味著出貨時的組合多樣性。

          要適應計劃式生產的要求,逐點校正的數據存儲最佳方式是放在模塊上,而不是像現在大多放在控制系統的接收卡上。當模塊或箱體組裝成顯示屏后,控制系統回讀模塊上的校正數據,或回讀原始數據后自行根據校正目標值生成校正系數,并加以應用。這樣的技術結構,將使得更換模塊后的數據維護工作輕而易舉。事實上,國際和國內著名的屏廠商多采用這種校正數據存儲方式。

          然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待行業內形成統一的控制系統與模塊間的數據通信協議。

          LED顯示屏以其節能、環保、高亮等逐漸被市場接受。其中在廣告租賃市場、博覽展會、娛樂演繹等領域已經得到廣泛應用。LED顯示技術不僅在市政交通引導牌上得到應用,且已經發展到汽車車燈光源和照明光源方向屏,通俗點說就是更節能、更環保的“服務型”技術產品。以促進逐點校正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LED 顯示屏產業龍點睛,虎添翼!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逐點校正 LED 大屏幕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南| 鹤峰县| 郧西县| 大方县| 乌什县| 怀远县| 红原县| 宁夏| 资阳市| 岢岚县| 赣榆县| 海丰县| 通城县| 成都市| 康定县| 眉山市| 桃源县| 鄂尔多斯市| 灯塔市| 布尔津县| 哈尔滨市| 东辽县| 景宁| 陆河县| 公主岭市| 耿马| 扶沟县| 汉沽区| 涟源市| 建平县| 绥宁县| 微博| 长乐市| 马尔康县| 石楼县| 漠河县| 武义县| 大理市| 黄龙县| 金昌市| 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