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設計應用 > 低壓驅動面發光紅色LED元件

        低壓驅動面發光紅色LED元件

        作者: 時間:2013-01-23 來源:網絡 收藏
        EL元件的實現不僅縮小了電源的體積,還因面發光而具有廣視角。今后,隨高亮度化和多顏色化的不斷進展,有望用于照明器具、光源和顯示器等。
        日本開發出以僅約10V的交流電壓驅動的面,以僅約10V的交流電壓驅動的面。此次開發的的各層材料采用了鈣鈦礦(Perovskite)型氧化物。該材料化學性質穩定,還具有氧化及加熱后特性幾乎不變的特點。因此,可縮短封裝等工藝和簡化制造工藝。此前,產綜研發現多數鈣鈦礦型氧化物因紫外線照射可發出顯著的熒光,于是將其制成了發光層薄膜。此次,將這些鈣鈦礦型氧化物與絕緣體薄膜層積,嘗試開發了穩定性好的LED元件。

        新開發的LED元件利用脈沖激光沉積法(PLD法)在電極底板上式制了絕緣層、發光層、絕緣層。光源使用ArF受激準分子激光器(波長193NM)。制作條件為底板溫度700℃,生成環境為10PA氧氣。在大氣中經過熱處理后,利用PLD法形成透明電極制成LED元件。

        電極底板、發光層和絕緣層的材料如下。均采用資源制約較小的材料。首先電極底板采用了添加1%鈮(Nb)的鈦酸鍶(1%Nb-SrTiO3)。發光層在鈣鈦礦型氧化物(ABO3)鈦酸鍶鈣((Ca0.6Sr0.4)TiO3)的A部分中添加了微量的鐠(Pr)作發光中心。絕緣層采用了鈣鈦礦型氧化物鈦酸鍶(SrTiO3)。利用PLD法令令這些薄膜連續生長,并形成2層絕緣層夾持發光層的結構,試制成了“二重絕緣結構薄膜EL元件”。上方的透明電極為ITO(indiumtinoxide)或SnO2膜。

        首先制成發光層為單層的EL元件,對其施加14V、1KHz交流電壓時,透明電極整體紅色面發光。發光光譜顯示為中心波長612nm的銳利峰值。這被認為是由從Pr3+的1D2向3H4能源遷移的起因,開始發光的電壓約為10V。并且在制作雙層發光層元件時,用約2倍于單層發光層LED元件的24V電壓可獲得較強的紅色面發光。

        隨高亮度化和多顏色化的不斷進展,發光紅色LED元件有望用于照明器具、光源和顯示器等。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济市| 徐汇区| 凤凰县| 南阳市| 阳泉市| 岢岚县| 平遥县| 满洲里市| 邢台市| 赫章县| 五莲县| 湟中县| 龙口市| 白沙| 东明县| 金沙县| 锡林浩特市| 灌南县| 陆良县| 尖扎县| 云和县| 清苑县| 无为县| 礼泉县| 景谷| 长汀县| 滨州市| 平塘县| 镇宁| 江源县| 盘山县| 新河县| 鹤岗市| 昔阳县| 辽宁省| 克拉玛依市| 棋牌| 化州市| 确山县| 偏关县| 林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