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設計應用 > 具備傳感功能并顯示環境光強度的LED

        具備傳感功能并顯示環境光強度的LED

        作者: 時間:2013-05-26 來源:網絡 收藏

        作者:Dhananjay V Gadre,Sheetal Vashist,ECE Division, Netaji Subha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Delhi

        現代除了起到指示器和照明這些傳統功用以外,還能充當光伏探測器(參考文獻1和參考文獻2)。簡單地把紅色連到萬用表,用類似的紅色等明亮光源照射它,就會產生大于1.4V的讀數(圖 1)。某個反向偏置LED的模型等效一個充電電容器,該電容器與一個依賴光的電流源并聯(參考文獻1)。如果增加入射光,就會增強電流源,并能使等效電容器快速放電至電源電壓。

        簡單地把紅色LED連到萬用表


          圖2表示了一種把LED當作光伏探測器的方法。如果把微控制器的輸出2號引腳連到LED的陰極,就會反向偏置,把LED的內部電容充電至電源電壓。如果把LED的陰極連到3號輸入引腳,就會把高阻抗負載連到LED。光照LED,就會產生光電流。LED的內部電容最初被充電至電源電壓,通過光電流源放電,當電容器上的電壓降到微控制器的較低邏輯閾值電壓以下時,3號引腳會檢測邏輯0。如果增加入射光強度,就會更快地使電容器放電,較低的光電平會使放電速率下降。微控制器是Atmel AVR ATtiny15,測量3號引腳的電壓到達邏輯0的時間,并計算入射到LED的環境光強度。另外,微控制器按照與入射光的強度成比例的頻率使該LED閃爍。

        圖2表示了一種把LED當作光伏探測器的方法


           圖3顯示了Everlight Electronics有限公司的3mm超亮紅色LED,即D1,它采用無色透明的密封劑,充當環境光傳感器。該電路只有4個元件,依靠3V ~ 5.5V的任何直流電源工作。該電路只使用AVR ATtiny15 的6根I/O引腳中的3根,其余引腳可用于控制外部設備或與之通信。傳感器LED連到AVR微控制器的端口引腳PB0和PB3。另一根端口引腳PB3產生一個頻率與入射光強度成比例的方波。該電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把正向偏壓施加到LED上,持續一段固定時間,然后改變被施加到PB0和PB1的比特序列,由此把反向偏壓施加到LED上。接下來,微控制器把 PB0重新配置成輸入引腳。內部定時環路測量被施加到PB0的電壓從邏輯1降到邏輯0的時間間隔為T。

        具備傳感功能并顯示環境光強度的LED


          把引腳PB0和PB1重新配置用來把正向偏壓施加到LED,就完成了循環。時間間隔T與入射到LED上的環境光強度成反比。對于較弱光線,LED以較低頻率閃爍,隨著入射光強度的增加,LED閃爍更加頻繁,以便提供入射光強度的視覺指示。

          對于較低的正向電流值,LED的光輸出強度呈良好的線性度(參考文獻2)。如需測試該電路,可把第二個相同LED的光輸出耦合到傳感器 LED,即圖3中的D1。應該把這些LED 裝在用不透明黑膠帶遮蓋的密封管中,由此確保外部光線不照射傳感器LED。把照明LED的正向電流從0.33 mA改變為2.8mA,就會產生線性程度較高的傳感器閃爍頻率圖(圖4)。

        具備傳感功能并顯示環境光強度的LED


          作為傳感器的LED的效率取決于它的反向偏壓內部電流源和電容。如需估算反向光電流,可把一個1MΩ電阻器與傳感器LED并聯,并在施加一個來自外部光源的恒定照明度的同時,測量電阻器兩端的電壓。用 500kΩ和100kΩ電阻器代替1MΩ電阻器,重復測量。

          對于處于恒定照明下并屏蔽了雜散環境光的代表性LED,我們為所有三個電阻器阻值測量到了大約25nA 的光電流。對于施加到傳感器LED的相同照明度,可測量在引腳PB3產生的頻率。

          為計算LED的反向偏置電容,可把延時回路時間、LED的光伏電流、微控制器的邏輯1和邏輯0閾值電壓代入公式并求解C,即LED的有效反向偏置結電容:(dV/dt)=(I/C),其中dV是測得的邏輯1電壓減去邏輯0電壓,dt是測得的LED內部電容放電時間,I是LED的光電流源的計算值。選定的LED的計算值范圍是25pF ~ 60pF。該范圍可與參考文獻3和參考文獻4中的數據相比,不過參考文獻3只報告了電流源的值。可以從本設計實例下載AVR微控制器的匯編語言固件,表 1。

        參考文獻
        1.Dietz, Paul, William Yerazunis, and Darren Leigh, "Very Low-Cost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Using Bi-directional LEDs," Mitsubishi Research Laboratories, July 2003.
        2.Petrie, Garry, "The Perfect LED Light," Resurgent Software, 2001.
        3.Miyazaki, Eiichi, Shin Itami, and Tsutomu Araki, "Using a Light-Emitting Diode as a High Speed, Wavelength Selective Photodetector,"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Volume 69, No
        11, November 1998, pg 3751, http://rsi.aip.org
        .
        4."Optocoupler Input Drive Circuits," Application Note AN-3001,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2002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溪县| 黄骅市| 农安县| 百色市| 达州市| 南充市| 汾西县| 始兴县| 克拉玛依市| 仙桃市| 海南省| 台北县| 根河市| 婺源县| 凉城县| 静海县| 河西区| 哈巴河县| 额尔古纳市| 台中市| 江安县| 泌阳县| 敖汉旗| 永靖县| 长葛市| 瓦房店市| 安新县| 韶关市| 柳林县| 攀枝花市| 安泽县| 余干县| 米脂县| 晴隆县| 托克逊县| 江阴市| 崇阳县| 九龙坡区| 台中市| 托里县|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