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恩怨:且聽智能硬件大佬眼中的2014
去年熱了智能手表手環,今年什么會火?又有哪些新公司會冒出來,傳統硬件是不是坐不住了?過熱的細分市場會不會來一場洗牌?巨頭們又將怎樣攪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21300.htm圍繞這幾個問題,我請教了幾位分別來自不同智能硬件領域的操盤者。他們的性格不同,思考的角度不一,但有一點是共同的,2014年的智能硬件戰會升級,但游戲有招數,玩法有技巧,如何拆招解招,看大佬們分解。
1、九安醫療董事長劉毅
觀點:巨頭們慌了。
相關產品:iHealth系列醫療智能設備,iBaby智能兒童看護產品。
劉毅認為,可穿智能化的戴醫療設備,2013年才剛剛開始,明年會看到涉及的面更廣,不限于現在的血壓、血氧、血糖這些指標。比如說可移動的B超儀、血象儀,這類傳統醫療設備,也變得可移動,能和iPad配合。
同時會有更多人來探索,會調動傳統和互聯網企業在新的領域探索,更加方便大家使用。在某一些方面會出現功能和用戶體驗意想不到、真正會打動用戶的產品。
2013年,巨頭們都來參與智能硬件,那是巨頭們都慌了,但現在還沒有看到哪家互聯網巨頭推出對用戶真正產生有價值的產品。他們只是害怕自己成為諾基亞,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加入進來。之后怎樣讓用戶產生更有用的價值,都沒有想好。
2014年應該會誕生硬件、用戶體驗、云上都不錯的公司。
傳統公司會加快互聯網化,對移動互聯網的認知,體驗感受傳統公司還是沒有互聯網公司好。而創業公司則加快互聯網體驗改進。現在產品的形態已經變成了應用、硬件和云。
同時,初創公司會在硬件領域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資金不足夠、導致時間耽誤。而傳統的公司,現在對互聯網的領悟還是來得太慢。
每個行業都缺喬布斯。喬布斯幫你做了50~60%。但如果是一個新的行業,怎么產生增值,都沒有想好方向。
2014年,九安在產品定義會不僅僅限于功能上,會在精神上、社交、情感上找到可以激發用戶興趣的東西。另一個是走專業化的方向,研發針對比如醫院數據采集等用于行業的產品。
2、極路由創始人CEO王楚云
觀點:智能路由器好比2003年時期的手機,還有很多東西可做。
相關產品:第二代極路由極貳
對2014年的智能路由器市場,王楚云看待比較理性,認為不會有大的變化。大家都忙著各自建立生態系統。
他認為,一方面,硬件有研發周期,同時有制造和上量的周期。軟硬結合與云端結合也有一個周期。所以2014年還是探索和摸索的階段。
一個很大的機會是,智能家電和路由器的結合。但能否被用戶接受取決于產品的量。
2014年再出現大的平臺化的智能硬件產品已經非常難了。比如像路由器,具備24小時聯網這個特性。你在生活中再找到這類入口已經很難,電冰箱、電源插座、熱水器也許是,但是聯網是很難的。
但同時,智能路由器可做的東西很多,這好比2003年的手機,當時的趨勢是把手機做得更小。突然間走到一個極致后,屏幕要大了。路由器還沒有走到這一點,智能路由器的發展還有長達5~10年的過程。
2014年,做傳統硬件的公司要想一想哪些不足,想得不夠遠。新公司則需要想怎樣做產業升級,聯合傳統公司一起改變,變成真正的中國創造。
我很認同他提到的“和傳統公司一起改變”,典型的例子是新創智能硬件公司和和傳統工廠進行深度合作。“小度路由現在評價不夠高,就是合作不夠深入”,他說。
對巨頭們進來這一現象,王楚云認為這不是一個問題。巨頭們如果不專心做,是做不好的。
市場分配是要個過程的,只能硬件真正到分配市場還有些早。不像軟件,裝機量可以用渠道瞬間提升量。
3、土曼百達CEO汪偉
觀點:行業興亡看iWatch是否發布。
相關產品:土曼智能手表
汪偉團隊推出的土曼智能手表是2013下半年國內最受關注的智能手表產品,他覺得2014年智能硬件市場,手表和手環仍會繼續受到關注。
但情況和2013年會有比較大的差異,關鍵看蘋果和谷歌。如果蘋果iWatch不發布、谷歌眼鏡不大規模發售,智能穿戴設備的熱度就會降下來。
而且,如果谷歌眼鏡大規模發貨和iWatch推出后,不符合趨勢的廠商就會選擇掉頭或者被清洗掉。現在消費者對智能穿戴設備的體驗預期差距還是很大,反而會冷靜下來思考,到底可穿戴是這樣嗎?但這并不影響大的趨勢。
汪偉仍然看好手環和手表的應用,特別是在健康方面。雖然他覺得現在手環都太基礎了,沒有對健康的指導和反饋,用戶黏度很低。現在還停留在數據收集的階段,甚至還不到,因為精度不夠。
另外,他看好物聯網和可穿戴結合的應用,2014年,像Nest這樣的智能家居會像雨后春筍般出來。控制玩具、掃地機器人,汪偉的團隊也在做這方面嘗試。對他來說,現在參與進來最大的收獲是磨合和鍛煉團隊。
前面是一種假設,但如果iWatch和谷歌眼鏡沒有發,只能硬件市場將還是一個亂象叢生的生態。一類公司選擇快速賺錢,另一類選擇在一個類里做精,還有一類是什么都做。
土曼智能手表最近已經開始發貨,也收到了一些用戶反饋,有一些吐槽和抱怨。對此,汪偉認為,做硬件有產能的瓶頸、質量的瓶頸,但任何一個偉大的公司都不是短時間出來的,我們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已經很認真的做了,仍然達不到消費者預期,但是會持續的優化,硬件和軟件方面。
“軟件有快速迭代的特點,現在的吐槽也是在傳達很多反饋,離消費者更近。產品本來就應該是內測、公測。并不影響我們隊產品方向的判斷。”看來,他對這些吐槽消化得不錯。
4、比亞迪汽車電子技術總監謝平生
觀點:智能汽車不會來得那么快
相關產品:智能汽車/電動汽車
對謝總,我首先問他推特斯拉“一個公平的價格”的看法。對此,他澆了一盆冷水,認為電動車的發展不僅僅是定價的問題。國產電動車的售價也不是很高,關鍵是大家對電動車的觀點、認識、顧慮還沒有消除。沒有固定車位,在哪里充電?就是問題。基礎設施跟上很重要。
所以,電動汽車還是個小眾市場,有玩頭的,還是汽車的智能化,2014年,汽車電子化的配置比拼會越來激烈。電子化成本所占的成本投入比例也會越來越大,他覺得一般B級車,在汽車電子化的成本投入上,肯定都在30%以上。
而且,汽車完全智能化,比如引入Android和iOS平臺,短期內是不現實的,因為中國的汽車體制和市場環境沒有IT行業那么開放。大部分的車企都比較保守,需要承擔消費者風險。
同時他也認為,現在Android和iOS也好,用在汽車上,穩定性還是挺讓人擔憂。現在智能化的配置對消費者來說,是個附加享受,但并非必需品,很少消費者因為你這個有Android系統,所以買你這個車。
而且投入成本也是問題,預期收益沒那么大,不管是Android還是iOSinCar,都會慢慢推,現在是投石問路的階段。在汽車行業,推一個新動向,普遍要有2~3年時間。
5、古北電子CEO劉宗儒
觀點:智能家居橫向擴張
相關產品:智能遙控器、插座等智能家居產品。
既有京東商城的投資,又有百度和京東智能設備開放平臺的推動,推出BroadLink系列智能家居產品的劉宗儒現在迎來最好的發展時機。
但對行業,他仍然看得比較冷靜,就像九安的劉毅看醫療市場一樣,劉宗儒也認為智能家居市場會是一個橫向拓展的市場。
去年他們從一款智能遙控器和智能插座,拓展到了智能開關、空氣質量監控器和路由器。他說,明年智能家居涉足的面會更廣,比如母嬰、兒童安防類的市場就是個很好的方向。
同時他也認為,還是應該專注在一塊,比如路由器,他們也做了一款,但認為這個領域已經有不少巨頭殺進來了,所以做也就是“玩玩”的心態。
其實劉宗儒和汪偉的土曼智能手表是兩個性格相反的智能硬件初創公司,土曼先通過營銷把產品打出去,讓后是漫長的產品推出和完善時間,劉宗儒的往外選擇的是希望憋個大招再放出來,先做好產品。
結語
幾輪電話過后,讓我對2014年的智能市場也有了幾分認識。歸納如下:
1、做硬件不容易,還會有不少人前赴后繼,問題是,大家都沒完全想好呢。
2、這是個缺少帶頭大哥的市場,谷歌、蘋果等著你們發招啊
3、真正做好一個細分領域,硬件、APP、云、體驗都到位了,怎會不成功。
4、智能硬件的生態系統還未完全建立,智能汽車也不會像Android干掉諾基亞那么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