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單片機的無線收發電路設計
接收信號時,通過判斷低電平的時間確定是否準備發送有效數據,當低電平超過9 ms時,啟動接收程序。檢測到脈沖后,延遲1.2 ms開始讀取數據,連續讀8次后,把一個字節保存起來。時序圖如圖3所示。
圖3 通信協議時序圖
采用軟件編程實現ASK調制功能,發射流程圖和接收流程圖分別如圖4和圖5所示。
圖4 發射流程圖
圖5 接收流程圖
4 結論
通過探測節點向監測終端發送數據,當監測終端液晶屏指示“接收成功”時,表明在該距離下可以進行通信,不斷增大節點線圈與終端線圈之間的距離直到不能正常接收數據為止。測試表明,有效通信距離可以達到24 cm。在探測節點通過橋接的方式與監測終端正常通信時,測得橋接節點的平均功耗約為102 mW,而探測節點間的平均橋接距離約為20 cm。
與傳統無線收發模塊相比。在需要大規模、密集型部署、近距離無線通信,并且電路體積、功耗、成本受限制的場合,基于C8051F系列單片機的無線收發電路有廣閼的應用前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