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基于AVR的微功耗電刺激器

        基于AVR的微功耗電刺激器

        作者: 時間:2013-10-15 來源:網絡 收藏

          運動障礙性疾病源于不同神經遞質之間的失衡,而不同部位神經細胞的變形壞死是導致神經遞質失衡的神經生物學基礎。既往對運動性疾病的治療主要通過藥物治療或蒼白球手術破壞兩種方法。第一種治療途徑或者是療效差,或者是因藥物副作用大患者不能耐受;而第二種途徑即手術破壞的副作用也特別大。如果能夠刺激腦內某一特定的核團,以改變核團的功能活動,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糾正神經遞質之間的失衡,從而達到治療運動性疾病的目的。自1960年以來,神經病學家和神經外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深部腦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能夠改善神經系統疾病如特發性震顫和帕金森氏病的某些癥狀。研究人員預測,DBS還可能用于治療癲癇、疼痛、多發性硬化、癱瘓、強迫性神經癥和抑郁癥等疾病。

          為了研究DBS對癲癇治療的機理,首先開發了微型迷走神經電刺激實驗器(Vagus Nerve Stimulator,VNSr),并植入大鼠體內進行癲癇治療的研究。分別在大鼠出生后35天(Postnatal 35 days, P35)和P60時埋植神經刺激器刺激電極和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ph,EEG)記錄電極,借助發出一定頻率、脈寬和強度的脈沖刺激迷走神經,通過觀察動物自發性癲癇發作(Spontaneous Recurrent Seizures,SRSs)的頻率、皮層和海馬EEG的頻譜變化、水迷宮測定動物的視-空間記憶功能及Timm和Thionin組織染色觀察大腦神經病理學改變,來測定神經刺激器對癲癇的治療作用。

          由植入電極、連接導線及皮下脈沖發生器三部分組成。脈沖發生器產生的刺激電流經刺激電極刺激迷走神經。植入動物體內的需要在設定的時間開啟。在一個時間間隔里,發出一定頻率的刺激脈沖電流。本文主要敘述電刺激器的設計思想。

          1 電刺激器設計要求

          本系統中植入動物體內的電刺激器屬于開環控制,設定為間歇式工作方式,根據前期實驗結果,結合參考文獻1提供的參數,刺激器工作間隔時間為5分半鐘,刺激器每工作30秒,輸出一次刺激電流,然后停止工作5分鐘,如此循環往復。工作過程是輸出頻率30Hz、脈寬500μs的刺激電流。為了準確控制設定的參數,本系統中嵌入了單片機。系統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

          電刺激器設計的關鍵是高可靠性、微型化和低功耗。因此采用紐扣式電池供電,選用低功耗、微小封裝的高可靠性單片機和元件。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AVR 微功耗 電刺激器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城县| 逊克县| 马公市| 绥中县| 大余县| 大理市| 石棉县| 泗水县| 铁岭市| 八宿县| 浮梁县| 娄烦县| 邵阳市| 安阳市| 万山特区| 博白县| 西盟| 新干县| 金阳县| 龙口市| 浦县| 平山县| 齐齐哈尔市| 乌兰察布市| 揭西县| 和静县| 平山县| 临泉县| 登封市| 江陵县| 临颍县| 思茅市| 临桂县| 沂源县| 化德县| 咸阳市| 永川市| 东台市| 新源县| 东至县| 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