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VB 編程語言實現PC機與AVR 單片機的通信

圖2 程序流程圖
以下是加載窗體時對MSCOMM 控件的初
始化設置
Private Sub Form Load ()
With MSComm1
. CommPort = 1 ’設置通訊端口
. InBufferCount = 0 ’清空緩沖區
. InBufferSize = 5 000
’設置通訊波特率等
. Settings = “9 600 , n ,8 ,1”
If (PortOpen = False) Then
PortOpen = True
End if’將取出的數據設置為二進制
. InputMode = comInputModeBinary
End With
End Sub
接收按鈕按下時,定時器啟動,開始檢查緩沖區中是否有數據。本系統定義了2 個定時器,一個用于對通訊協議中起始符和命令碼的檢測,另一個用于控制信息段的數據流。
接收數據時,定義一個變體(Variant) 類型的變量tempbuf ,將緩沖區內的數據賦給此變量tempbuf = MSComm1. Input ,同時還要定義一個字節(Byte) 型的數組變量indate () ,再次賦值indate = tempbuf ,這樣就可以操作indate () 中的數據了。
由于Input 屬性在取出數據后會自動清空緩沖區,因此不再需要用其他代碼強制清空。
為了解決傳輸干擾的問題,還要求上位機給下位機發送數據,以通知下位機接收的數據是否無誤,從而使下位機決定是否重新發送數據。
發送數據時,定義一字符串(St ring) 類型的數組變量outdate ( ) ,將需要發送的數據賦給變量,然后用下面語句發送MSComm1. Output = CVar (outdate)
5 硬件實現
實現電路如圖3 所示。

AT90 系列單片機帶有一個全雙工的通用串行異步收發器(UART) ,數據傳送通過把被傳送的數據寫入UART I/ O寄存器UDR 來初始化,在波特率時鐘加載到移位寄存器的傳送操作時,起始位從TXD 引腳移出,然后是數據,低位在先。當停止位被移出時UDR 寄存器中沒有新的數據,UDRE 標志位將保
持為1 直到UDR 被重寫。而在數據接收時,接收器前端的邏輯以16 倍波特率采樣RXD 引腳的信號。如果一個有效的起始位被發現,就開始起始位之后的數據位的采樣,在采樣的同時,這些位被移入傳送移位寄存器。當停止位到來時,3 個采樣中的大數應為1 才能接收該停止位。
圖3 硬件實現電路
6 結束語
本系統試運行已經成功,說明MSCOMM 控件完全可以實現各種高速復雜的串行通信協議,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參 考 文 獻
[1 ] 耿德根,宋建國,馬潮. AVR 高速嵌入式單片機原理與應用[M] .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01.
[2 ] 東箭工作室. Visual Basic 5. 0 中文版程序設計[M] .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InBufferSize :設置并返回接收緩沖區的字節數。
單片機相關文章:單片機教程
單片機相關文章:單片機視頻教程
單片機相關文章:單片機工作原理
數字通信相關文章:數字通信原理
通信相關文章:通信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