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一種線型組網的三線制數據測量方法

        一種線型組網的三線制數據測量方法

        作者: 時間:2014-01-08 來源:網絡 收藏

          (2)智能判別法,透傳單元不直接轉發電平值,而是把整個字節或脈沖接收完畢后,判明是什么數據或脈沖,用約定的波特率或脈寬向下個單元轉發,這樣可以保證沒有累計的脈沖失真。

          實際上,由于單元的一致性,累計誤差并不大,在波特率1 200 時,使用1 kΩ上拉電阻可以輕松實現10 m單元間距上百個單元級聯。

          

          3.2 各個單元用電造成的供電降低和地線壓降

          供電電壓的降低和地線壓降的影響分為3 個方面討論。

          3.2.1 遠端單元供電電壓的降低

          離開主機越遠,單元供電越低。設第1個單元與主機距離L1 m,每個單元距離L2 m,總單元個數為M,待機單元電流I1,工作單元電流I2,主機供電電壓為VCC,總線的每米電阻為r,則第N 個單元的電壓VN = VCC - L1*r*[(N - 1)*I1 + I2] - L2*r*[(N - 1)*I2 + (N - 2)(N - 1) 2].

          當L1 = 100 m,L2 = 10 m,M = 100個單元,I1 =10 μA,I2 = 10 mA,VCC = 5 V,每米電阻r = 0.01 Ω(截面1.5 mm2導線),則最尾端單元N =100得到的電壓為4.8 V,沒有超出5%波動,可以認定這個電壓在正常范圍。

          以上是100個單元1 000 m 距離的情形,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

          3.2.2 單元之間產生的邏輯電平差

          一般認為,在TTL 系統中,低電平高于0.5 V,高電平低于3.5 V會出現不定態。在有上拉時,主要考慮低電平問題,后級的低電平要疊加地線壓降作為前級的低電平。顯然,最大疊加電壓出現在第1個單元與主機之間,在上述參數下,這個疊加電壓約100 m 的線路加上活動電流再加上100 個單元的待機電流,約為10 μA×100+10 mA=11 mA,在100 m線路產生的壓降為11 mA×0.01 m=11 mV,數值很低,可忽略不計。

          3.2.3 附加模擬信號總線時產生的誤差

          到達主機的模擬電壓會附加上各單元間地線的電壓差。有2個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一是修正法,根據采樣的單元個數,減去所經過的單元的地線電壓差。

          例如,采樣第10個單元,疊加的電壓為100 m×0.01 Ω×11 mA+10 m×10×0.01 Ω×11 mA=22 mV,主機采樣電壓時減去這個數值可近似認為是準確電壓。二是采用雙線差分信號傳輸,經過2個模擬開關選通,不但傳送N 單元的模擬信號,還傳送N 單元的地線到主機,經過主機的差分放大器,取出N 單元的實際模擬信號,如圖2所示。

          3.3 供電方式

          上述示意圖中,主機供電VCC 是直接連接到各個單元的,在遠距離時會產生電壓降。可以使用兩種方案避免:一是每個單元增加一個可關斷DC/DC穩壓模塊,被選中的單元接通模塊,只給本單元供電,這樣做的優點是待機單元不啟動DC/DC模塊,不增加任何功耗,缺點是成本稍高;二是采用較高電壓供電,例如12 V,每個單元設立線性降壓至5 V后給單片機和傳感器使用,這樣做的優點是簡單、低成本,缺點是各個單元的降壓電路在持續工作,會增加靜態電流。

          4 結語

          本文提出的組網方法,非常適合于線狀分布的測點,方便實用,簡明易用,在低速場合可以獲得很遠的傳送距離,還能擴展傳送模擬信號,經過多個項目的運用,證明其穩定、簡單、價廉,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海市| 马尔康县| 罗甸县| 新龙县| 漳平市| 岑巩县| 丁青县| 秦安县| 广元市| 韩城市| 荥经县| 田林县| 黄骅市| 潼关县| 阜宁县| 宜兰县| 茂名市| 穆棱市| 丁青县| 奉贤区| 天柱县| 冀州市| 宁国市| 封开县| 鲁甸县| 禄劝| 青浦区| 萍乡市| 潍坊市| 湖州市| 正阳县| 浦北县| 鲁山县| 抚州市| 沅陵县| 横峰县| 安平县| 改则县| 寻乌县| 乐东| 石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