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C-RAN新一代無線接入網架構

        C-RAN新一代無線接入網架構

        作者: 時間:2011-04-14 來源:網絡 收藏
        Internet/NGI的本質內涵為“徹底開放,平等、自由創新”,創新能力極強,但現今缺乏自律,安全性、可信性有嚴重問題,必須強調政府監管及自律要求,才能較好地控制其負面影響,無明確目標,亦難成為目標網。2004年2月ITU-T第13研究組會議經過激烈辯論,給出了NGN的基本定義——涉及基于分組交換的網絡、提供包括電信在內的各類業務、支持通用移動性、 對用戶可提供一致與泛在的服務等六點基本內涵。 由此,從廣義角度觀察,應該說,按此定義的NGN是一種目標網絡,應強調其階段性與集合性, 其具體實施采用“Focus Group”形式進行逐個熱點推進。目前,已形成一股融合與轉型和轉方式大潮,即固定移動融合FMC、兩化深度融合IIDC、三網融合3NC、四C融合4CC、移動與互聯網融合Mobile Internet等融合大潮,這是未來信息通信網絡(FINC)發展的歷史必然,也是提高資源利用率、綠色創新及滿足用戶需求的歷史必然,無論在全球及中國均屬如此,毫無例外。

          泛在網、物聯網、傳感網與其他網絡的關系也是創新、融合發展的典型。全面感知、可靠傳送及智能處理是物聯網的三大核心能力;泛在化與智能化則是物聯網的兩大基本特征,其中泛在化是指無論覆蓋連接層面或應用服務層面均應逐步達到無處不在與無所不能;智能化則應體現情景感知認知、無縫連接處理及信息知識聚合三者渾然一體。相比NGN目標網,泛在網則是面向應用及各種異構網絡協同集合的更簡要、明確的描述,實質上也具有目標性質,需要無止境的創新、發展與提高,以滿足人類無止境的需求演進與市場發展。相應的傳感網是物聯網的子集,物聯網是泛在網的子集,泛在型傳感網與物聯網都需同屬NGN目標網及泛在網子集的Internet和NGI/NGTN/NGMN/NGBWMN/ NGBTV/……/NGxxx的網絡支持,與這些異構網絡均有部分重疊相交。泛在網運作更多強調異構網絡協同、融合與互聯互通和信息/知識聚合與應用,以信息通信網絡為中心,全部整合各類異構網絡協同,充分發揮傳感、物聯、認知、測量、定位、計算、智能處理與控制的綜合作用,構建和實施不同聯網及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5W、 5A、5C型泛在連接與溝通,按NGN的“開放、創新、融合”基本思想和實質內涵與框架目標要求向實施GII目標邁進。按此,目前開放、創新、融合、共贏已成討論問題的出發點與基本原則, 而從FICN發展技術層面看, 寬帶、移動、泛在、智能、安全及物聯網、云計算與“智慧地球”、“感知中國”等已成關鍵詞。相應從網絡架構與建設層面觀察,分布與集中有機整合、“大容量、少局所”、節能減排、高效益、協同化、融合性已成轉型和轉方式的重要可持續發展途徑。

          回顧通信網絡發展歷程,在上個世紀90年代,固定接入網采用“大容量、少局所”的建網思路,即部署大容量交換局,用光纜和接入設備替代眾多的中小容量局所,這一做法推動了低成本網絡建設變革,運營商能夠迅速拓展市場;現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流量激增,運營商需要綠色靈動低成本的寬帶網絡來支撐其全業務運營,為更多的用戶提供優質的多樣化服務,上述固定接入網的發展經驗值得移動接入網絡借鑒。移動網絡中的扁平化和“大容量、少局所”建網中的減少網元數目方向一致,也和實現低成本高質量精品網絡的目標相匹配。此外,與芯片、單板及設備級節能減排能力相比較, 網絡架構級節能層次最高,其節能幅度可高達60%~80%,從而對推進X-RAN網絡架構的演進創新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無線接入側技術演進方向

          在無線接入網側,基站完成了射頻單元(RRU)和基帶單元(BBU)分離后,接入網的靈活部署成為可能。RRU是室外密閉自然散熱設備,通過CPRI(公共無線電接口)協議接口與BBU的拉遠互聯,可實現近天線部署,為“少局所”的零機房建網提供技術保證。同時有效提升了蜂窩網絡的覆蓋能力,可用更少的站點數目實現同等的覆蓋范圍;或者在相同的覆蓋半徑下,獲得更多功率儲備而使網絡容量得到有效提升。

          在BBU側,首先,在扁平化驅動下,RNC和BSC網元功能分離,部分功能上移到EPC(演進分組核心網),部分功能下移到BBU設備內。其次,為了降低蜂窩小區邊緣的強干擾低吞吐量問題及平均吞吐量均衡,可引入COMP協同處理技術來解決;從一個個獨立的基站演進為基站簇,這樣的基站簇有著更大的網絡容量,更強的協同處理能力。最后,在內容本地化、流量就近處理等驅動下,部分核心網功能可進一步下移到基站側。為支撐這些變化,BBU側集成與基帶池化的功能進一步增強,BBU的容量和部署物理位置也在提升,朝著無線接入網絡架構的“大容量、少局所”方向邁進。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国县| 兰考县| 莎车县| 星子县| 南木林县| 衡山县| 龙门县| 尉氏县| 洛南县| 顺平县| 冕宁县| 天门市| 玉环县| 蚌埠市| 盐城市| 扎鲁特旗| 铜山县| 沙湾县| 八宿县| 宁乡县| 丹东市| 工布江达县| 桃园市| 佛冈县| 出国| 楚雄市| 鄂托克旗| 竹溪县| 苗栗县| 信阳市| 乌什县| 平邑县| 黔南| 溧水县| 金湖县| 温州市| 射阳县| 喀喇沁旗| 林西县| 呼玛县| 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