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和方法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和方法

        作者: 時間:2011-04-28 來源:網絡 收藏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并特別強調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是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和繼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對獨立的特點的教學類型。對它的研究與實施將對發展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本節內容主要討論有關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思想和目標,并對圍繞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要求,探討了幾種實現的策略和分別在多媒體課堂環境、校園網絡環境、因特網環境和網站開發環境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基本思想包括三個基本點:

         1.要在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化環境中實施課程教學活動
          這是指學與教的活動要在信息化環境中進行,包括多媒體計算機、多媒體課堂網絡、校園網絡和互聯網絡等,學與教活動包括在網上實施講授、演示 、自主學習、討論學習、協商學習、虛擬實驗、創作實踐等環節。

         2.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后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
        這里包括三層意思:
        (1)教師開發和學生創作,把課程學習內容轉化為信息化的學習資源,并提供給學習者共享,(不僅僅是教師用來演示)即可以把課程內容編制成電子文稿、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等,教師用來進行講授或作為學生學習資源;
        (2)充分利用全球性的,可共享的信息化資源,作為課程教學的素材資源,如數字處理的視頻資料、圖像資料、文本資料等作為教師開發或學習創作的素材,整合到課程內容相關的電子文稿、課件之中,整合到學習者的課程學習中;
        (3)利用共享的信息化資源與課程內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為學習對象,供學生進行評議、分析、討論。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讓學生知識重構
          利用文字處理、圖像處理、信息集成的數字化工具,對課程知識內容進行重組、創作,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僅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讓學生獲得知識,而且能夠使學生進行知識重構和創造。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

         1 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
        學習資源的全球共享,虛擬課堂、虛擬學校的出現、現代遠程教育的興起,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使學習空間變得無圍墻界限了。教育信息化還為人們從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終身學習轉變提供了機遇和條件。
          終身學習就是要求學習者能根據社會和工作的需求,確定繼續學習的目標,并有意識地自我計劃、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要實現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教育必須進行深刻的變革:要使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作業協同化,要把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作為學習的培養目標。

         2 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
          教育信息化為終身學習帶來了機遇;但只有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把把終身學習看成是自己的責任,才能夠理解信息所帶來的知識并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正是培養學生形成所有這些必備技能和素養的有效途徑。
          有學者認為信息素養是指“能清楚地意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并能確定、評價、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種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紐約州立大學圖書館館長理事會,1997/9);我們認為,信息素養應包含著三個最基本的要點:
        (1)信息技術的應用技能
        (2)對信息內容的批判與理解能力
        (3)運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會的態度和能力

         3 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
         在信息化學習環境中,人們的學習方式發生重要的變化。學習者的學習主要不是依賴于教師的講授與課本的學習、而是利用信息化平臺和數字化資源,教師、學生之間開展協商討論、合作學習,并通過對資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識、發現知識、創造知識、展示知識的方式進行學習,因此,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要使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
        (1) 會利用資源進行學習;
        (2) 學會在數字化情境中進行自主發現的學習;
        (3) 學會利用網絡通訊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討論式的學習;
        (4) 學會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創作平臺,進行實踐創造的學習。

        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方式

         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要求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一種信息化的學習方式,其根本宗旨是要培養學習者能夠在信息化的環境中,利用信息技術完成課程學習的目標并學會進行終身學習的本領。因此,學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組織教學模式和策略的研究十分重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符合如下基本要求:
        (1) 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是個性化,能滿足個體需要的;
         (2) 學習是以問題或主題為中心的;
         (3) 學習過程是進行通訊交流的,學習者之間是協商的、合作的;
         (4) 學習是具有創造性和生產性的。

        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為了達到前面提到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要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包括:
         (1) 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創設情境,(包括自然、社會、文化、各種問題情境以及虛擬實驗環境)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
         (2) 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借助其內容豐富,多媒體呈現,具有聯想結構的特點,培養學生自主發現、探索學習能力;
         (3) 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借助人機交互技術和參數處理技術,建立虛擬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不斷探索精神和科學的研究的方法;
         (4) 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組織協商活動,培養合作學習精神;
         (5) 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創造機會讓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述觀點思想,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
         (6) 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借助信息工具平臺,嘗試創造性實踐。培養學生信息加工處理和表達交流能力;
         (7) 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提供學習者自我評價反饋的機會。通過形成性練習、作品評價方式獲得學習反饋,調整學習的起點和路徑。(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方式
          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中進行課程學習,因對其利用方式的不同,我們可以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分為如下三種基本方式:
         (1) L-about IT方式,即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目前在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在課程教學中引入其他學科課程知識,如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結合信息檢索課程內容,把檢索語文、數學資料作為學生練習;
         (2) L-from IT方式,即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師教學輔助工具;在這種方式中,最常用的模式是“情境--探究”模式。
         (3)L-with IT方式,即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即利用信息技術作為課程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的獲取工具、作為情境探究和發現學習工具、作為協商學習和交流討論的通訊工具、作為知識構建和創作實踐工具和作為自我評測和學習反饋工具。根據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應用環境和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資源利用--主題探究--合作學習”模式、“小組合作--遠程協商”模式和“專題探索--網站開發”模式。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渡口区| 松溪县| 河源市| 沾化县| 同仁县| 金沙县| 万宁市| 石楼县| 镇巴县| 苏州市| 西藏| 栖霞市| 德格县| 和硕县| 巍山| 萝北县| 红安县| 渝中区| 青河县| 沿河| 银川市| 雅江县| 尼木县| 怀化市| 安阳县| 宁晋县| 临猗县| 那坡县| 新邵县| 汾阳市| 吴忠市| 湖南省| 平舆县| 葵青区| 胶南市| 文化| 禹城市| 贵南县| 乌拉特后旗| 秦皇岛市| 上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