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發燒技術
對發燒是一門技術這個問題,大家可能不會有什么異議。因為它本來就是通過技術的手段來實現對聲音的還原和藝術欣賞的。既
然如此,那么首先就必須考慮如何真實再現聲音的問題。現代的Hi-Fi音響技術認為,理想的器材應該是一套忠實于原聲源的無差
別系統,無論在質感、聲場、動態、音量、音域等各方面的重放都要恢復到與聲源一致,使對藝術的欣賞者獲得與錄音時一樣的
聲響效果。因此,真正的Hi-Fi音響器材和其工作環境對全音域而言,必須是純線性的、無失真的。 現代音響技術主要包括:聲音
的錄制編輯技術、信號存貯技術、信號轉換技術、放大技術、控制技術、建筑聲學技術。以此為據談發燒,我認為對發燒友而言
應當包括以下幾種發燒的方式:
制作與摩機
就它的發展來說,可以說是歷史最"悠久"的了。在半個世紀前,以電子管放大器技術和電聲學理論全面建立為標志的音響技術
就已臻于成熟,出現了不少著名的放大器,雙聲道立體聲概念已經提出,用300B推號角音箱風靡二戰后的電影院,成為當時Hi-Fi
的里程碑。50年代末,由于負反饋技術發展,進一步改善了放大器的失真特性,遂成為電聲系統設計所追隨的對象。晶體管出現
以來,放大器幾乎是帶來了一次"革命",使Hi-Fi音響普遍進入了平常百姓之家,新的設計構思和技術應用層出不窮,隨著晶體管
器件制造技術的不斷提高和數字技術的出現,90年代Hi-Fi技術已由AAA方式完成了向DAA方式的轉變,并逐步出現了向DDA發展的
趨勢。伴隨放大器技術發展和水平的提高,整套的電聲器材也得到了長足發展,揚聲器、音箱、線材、聲音存貯媒質、聲撿拾器
件、調音設備…日益完善,雙聲道技術已發展為多聲道,使70年代就提出的全息立體聲逐步成為現實。也為DIY與摩機展現了更廣
闊的空間。
雖然音響技術在電子技術發展中已非主流,一些技術已經成為"古董",但由于人們對Hi-Fi的追求,這些技術仍然是發燒友制作
摩機的豐富財富。誠如某位音響高手所說:"為什么這種老古董技術的產品在今天仍然令那么多人著迷而不落伍?我認為其中有
二個原因是不可忽略的,其一是新的音響美學不斷的興起,它帶領人們從新的角度來賞玩這種古老的技術產品;其二就是這種古
老技術產品的功能不在于它能在天上飛得多高、或將資訊計算得多快,它是用來欣賞音樂的。就是因為這樣,我相信這種古老的
技術產品就是再過五十年也不會落伍","也因為它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另一種新的音響美學來讓它不落伍,因此,當要設計、
生產、銷售這種音響產品時,文化背景與藝術品味就變得非常重要了……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在從事音響工業時,一定會把他對音
樂的認知表現在聲音的特質上;也一定會把他對藝術的品味反映在造型的設計上"。
有人說用DIY與摩機來發燒是一種"工程師情結",這是有點道理的。有誰不為自己設計制作的作品實現了心中理想,達成了聲音
欣賞目標而激動不已呢!從技術的角度來說,它與廠家為開發產品進行的設計制作也有本質的不同,DIY與摩機是發燒友貫徹自
己音響理念的一個過程,在克服重重困難之后,其在成就感、目的性和收獲等方面所得來的喜悅乃是不可比擬的。同時,由于器
件與材料的發展,也為發燒友DIY與摩機的奇思妙想提供了更強大的物質基礎和支撐條件,使他們在登攀Hi-Fi高峰中得到了更多的
幫助。
發燒錄音
限于中國國情,中國發燒友中"錄制派"是最不常見到的一族(至少我的感覺是這樣)。根據日本發燒友發展的情況來看,"錄制
派"發燒友必須在全社會的發燒水平相當高之后,才會出現。約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日本的音響器材制造已進入國際水平,推動
了社會上發燒熱潮的形成,晶體管使錄音實現了小型化,器材成本降低,促進了許多發燒友加入錄音行列,開展了"錄音演奏會"
、"回歸自然錄音"、作品的聆聽、講評與評獎等有組織的錄音活動,從而形成了"錄制派"發燒友一族。
錄音發燒友具有敏銳的聽力、豐富的聲音體驗和賞析聲音的功力,更能體會音效對人類情緒的影響,也更能把握音效再現,是
發燒界真正的"金耳朵"。有的人堪與錄音師、調音師的技術相媲美。錄音發燒友被稱為發燒界"攝影師",其主要興趣是:1、體驗
現場聲音與錄音重放的差異,培養把握聲音現象的能力,忠實于原音,使之藝術化。講究在錄音中,把聲音、場景與個人情感融
合在一起追求作品的個性化和豐富感情,通過錄制器材和技巧對聲音達到詮釋。2、進行錄音技巧探索和技術研究,逐步培養自
己的錄音專長,以體現對音效的追求。他們中的許多人并不滿足于書本的和現有的錄音技術,常為了達到某種音效,出盡"奇術
怪招",而且對錄音位置、錄音方式、調音方法也有自己特殊的理解。3、DIY或打摩錄音器材,制作自己特殊的錄音裝備。我曾在
日本《無線と實驗》雜志上見過日本錄音發燒友制作的一個8通道4CH便攜式調音臺,其設計制作水平并不亞于今天的任何專業調
音臺。4、錄音蒙太奇是錄音發燒友最終制作出作品的主要手段,也是他們對人類-自然感情的流露和藝術理想的集中表現。有的
將音樂加上自然音色,有的把音樂片段進行連接,有的追求聲音的"色彩化"、有的甚至就是用自然的聲音編制作品等等,簡直無
奇不有。如有人用一百多個驚濤駭浪的錄音片段來制作出"音畫"作品的,等等。5、將錄音作品作為對自己境界的表達,對錄音作
品進行欣賞與交流,收集其他錄音發燒友的作品,將好的錄音燒錄刻盤,進行錄音表達手法的比較研究,培養自己對錄音作品的
欣賞能力。6、撰寫錄音的體會和文章。尤其是一些情景交融的錄音體會和經驗,為錄音水平的發展留下了寶貴財富。
錄音發燒友無論是整體水平還是發燒素養方面在發燒界中都是很高的一族,他們的出現,必將對發燒技術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
的作用。目前,隨著中國發燒水平普遍提高,MD等新的錄音手段和計算機應用發展,音響器材質量不斷完善,人們收入增加,
消閑時間的加長和交通條件改善,已經為中國錄音發燒友的出現準備了條件。盡管我們現在還沒有參加"錄音演奏會"的可能,但
是自然錄音、錄音蒙太奇等等也還是大有可為的。怎么樣!愿意嘗試一下錄音發燒友的樂趣嗎?
家庭音響工程
它主要包括聆聽室設計裝修、音響器材配置和校音技術三個方面
聆聽室是音響器材的工作環境,也是音響效果如何實現的關鍵環節,有的發燒友甚至認為它的質量是關系聲音能否正確還原的
基礎,比放大器、音箱對聲音還原的影響還更重要。對家庭聆聽室的音響處理,主要是控制房間駐波、減少聲干涉現象、獲得適
當的混響時間和均衡聲場。經過恰當處理的家庭聆聽室,應當對聲音的頻率響應、聲場還原、聲壓平衡有良好表現,使人有現場
感,渾然不知身居螺室。由于居室環境與音樂廳堂相比,尺寸要小得多,形狀多樣,沒有良好的建筑聲學設計,駐波分布在可聞
閾,易受室外環境干擾,裝修又要符合家居美學要求等,處理起來條件苛刻,許多用于廳堂音響的處理技術不能簡單套用,因此
也就為發燒友進行建筑聲學實踐創造了條件。雖然裝修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