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電不省錢?節能燈如何突圍
根據調查,除了部分消費者對節能燈“質量低劣”的固有印象外,一次性投入過大、國內企業熱衷于外銷、政府鼓勵政策欠缺等原因,也阻礙了節能燈在我國的推廣。
推廣仍有較大市場空間
在杭州的教工路燈具市場和沈半路燈具市場,商家不約而同地表現出了對節能燈市場的樂觀。“現在來買燈的人大多用節能燈,而且市場上的燈具基本上都能裝節能燈。”一名女老板表示,特別是那些新裝修的家庭,幾乎已經不用白熾燈了。
節能燈2010要如何走出“省電不省錢”怪圈
在燈具市場,節能燈的商家算了一筆賬:以家中100瓦的普通照明燈用一個小時計算,節能燈只需25瓦,每天可以省下0.075度。以每度電0.5元計算,一年就可以省下近14元,相當于一只節能燈的錢。而且節能燈的使用壽命比白熾燈長許多,一般來說,白熾燈的標稱壽命為1000小時,節能燈的標稱壽命甚至高達8000小時。
然而,這樣的調查畢竟不能代表節能燈在全社會的普及情況。“在杭州這樣的發達地區,我們會看到新裝修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往往選擇節能燈,于是會認為對節能燈的推廣情況樂觀,但這只是一種假象。”浙江省照明電器協會理事長翁茂源說,“在農村和低收入家庭中,比白熾燈價格高出約10倍的節能燈一次性投入過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們的選擇。”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是節能燈生產大國,2005年的產量為13億只,而浙江省的產量就達到了5億只,居全國首位。但與之相對應的是,在浙江去年生產的5億只節能燈中,有60%至70%出口,國內市場的覆蓋仍有很大的空間。
挽回“聲譽”至關重要
“如果大家都來仔細算一算,那么節能燈將會走進更多的人家。”浙江省照明學會副秘書長李學丹說,“當然,這種‘如意算盤’的前提是節能燈質量有保證。”
一些消費者貪圖便宜,購買了質量低劣的節能燈后,發現用不了多久就報廢了。如果消費者初次接觸節能燈就發現這種情況,便會給他們留下節能燈“省電不省錢”的印象,這成為目前節能燈推廣中遇到最為普遍的“消費心理障礙”.
此外,我國眾多節能燈生產企業熱衷于外銷,也使得這一產品在國內推廣乏力。業內人士指出,雖然目前節能燈的內銷價格高于出口價格,但由于國內“市場環境不佳”,企業誠信度不高,因此廠家寧可做外貿生意,不僅風險相對較小,資金的回籠速度也能大大加快。
同時,在國內市場需要投入較大的資金和力量進行品牌推廣和營銷網絡的建設,而外貿加工往往是貼牌生產,銷路不成問題。
因此,我國節能燈企業在國內銷售推廣的積極性并不高,這最終也影響到了節能燈產品在國內的普及。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電氣工程師俞關德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部門通過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打擊假冒偽劣,把影響節能燈“聲譽”的產品趕出市場,就顯得尤為重要。
與此同時,相關政府部門還應扶持名優產品,鼓勵一些龍頭企業在國內的市場推廣,加速這一行業內的優勝劣汰,樹立起能與洋品牌相抗衡的民族品牌,利用科技和市場的力量降低節能燈的成本,使這一利國利民的產品能進入更多的尋常百姓家,打開更加廣闊的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