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力電子世界
1引言
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創新發展,電力電子技術已日趨成熟并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從半導體器件應用的技術延伸而變成了自動化及節約能源的重要技術之一。當然,電力電子技術從來就是一種綜合性的技術,是跨領域的技術也是系統工程應用的技術。這是它最根本的屬性,也是它最迷人的地方。電力電子技術給予從事此項工作的每個人的感受不盡相同,以下是筆者個人對它的一些感受。
可愛處:
世界上使用的電力設備很多。這意味著電力電子應用領域的潛力很大。以電機控制器為例,試想世界上有上百億個電機,只要其中有10%的比率采用電力電子式的控制器就會造成很大的商機。身為共同的參與者,看到自己的心血能被使用并獲得肯定真是無比的欣慰及光榮。
可憂處:
面對市場輕薄短小的需求,很自然地朝向高頻發展。但是高頻并不等于高效率,而且還會產生新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努力:開發更理想的器件、創造更新的控制技巧或材料以解決大功率時之散熱問題及高頻化之后的EMI/EMC問題。電力電子設備普及之后對電力系統的挑戰也不可忽視。相信在抑制諧波的要求上會日益嚴格。現實與理想、價格與性能永遠都是矛盾的。
可恨處:
器件及微處理器變化快速,要不斷地學習。實際經驗重要又無法速成,人才培養不易,尤其面向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的要求使得人才的獲得更加困難。此產業的利潤及社會地位與半導體、通訊、光電、網路等產業相較仍有距離是此產業發展不如預期的主要原因。
可惱處:
系統應用中雙極化特性很明顯,如:(1)電力?電子(強電?弱電);(2)大裝備?小型化;(3)電力控制?微電子控制;(4)現代技術/材料?傳統技術(如散熱);(5)高頻?低頻;(6)數字?模擬等。
可喜處:
時代再變、環境再變而人們在可見的時間內仍無法脫離電能而生活。電力電子的事業與其他高科技產業,還是具有較長的生命周期。對從事于此項事業的人們仍然具有“越陳越香”及“老而彌堅”的優勢。由于技術能力培養不易,因此只要努力,生活及尊嚴都不愁沒有保障。
2電力電子產業相關項目的發展史
從50年代起直到21世紀的初期,我們可以看出電力電子相關的發展如下:
2.1器件的種類
二極管→晶閘管→GTO→RCT→PowerTransistor→晶體模塊→MOSFET及其模塊→IGBT及其模塊→SIT(StaticInductionTransistor)及其模塊→SITH(StaticInductionThyristor)及其模塊→MCT(MOS?ControlledThyrisistor)及其模塊→GCT(GateCommutatedTurnoff)及其模塊→IEGT(InjectionEnhancedGateTransistor)及其模塊→SiC(碳化硅元件)→Diamond(金剛石器件)。
器件呈現的外觀也有變化,如分立的、模塊化的、智能化的及網絡化等的展現。基本上,器件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減少應用工程師在設計工作上所花的時間。過去應用工程師必須要考慮的保護、控制功能等,現在器件廠都一并考慮了,如功率集成模塊(PowerIntegratedModule,簡稱PIM),電力電子標準塊(PowerElectronicsBuildingBlocks,簡稱PEBB)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2?2控制器
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簡稱μP)于1974年進入工業設計并帶來了極大的震憾,對電力電子而言,它代表了微電子與電力電子的結合,使電力電子的二次革命正式開始。數字信號處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簡稱DSP)單片控制器由使用單片微處理器的8位→16位→32位雙微處理器→單片數字信號處理器16位→32位雙數字信號處理器。
2?3電路結構(Topology)
變化很小,以逆變器(Inverter)而言有:
VoltageSourceInverter(VSI)→
ResonantDC?LinkInverter(RDCL)→Actively
ClampedResonantDCLinkInverter(ACRLI)
2?4調制技術
調制技術(ModulationTechnique)是針對理想的波形給出的一組控制信號之設計技術。好的調制技術應符合以下的技術指標:
PAM(PulseAmplitudeModulation)→
PWM(PulseWidthModulation)→
SPWM(SinusoidalPWM)→
OptimumPWM→
ADSM(AsynchronousDelta?SigmaModulation)→
DSMC(Delta?SigmaModulationwithCarrier)→
AdaptivePWM→
HIPWM(HarmonicInjectionPWM)→
SVPWM(SpaceVectorPWM)→
RandomModulation
2?5控制技術/方法
在不同的應用中有以下幾項:
V/F控制(VoltageFrequencyControl)
SF控制(SlipFrequencyControl)
向量控制(VectroControl)
直接轉矩(DirectTorque)
無感測試(Sensorless)
Fuzzy/Neuro/GeneticAlgorithm/Chaos等智能控制技術
零電壓/零電流切換技術
功率因數校正技術(PFC)
諧波抑制技術
鎖相回路控制
2?6生產方式
一般方法
系統化、標準化
委外加工、整合、組裝、測試及包裝
自動化大生產
2?7面板功能
簡單→復雜→簡單
文字→數字→語音
2?8市場動向及需求
工藝精細化(超小型化)
模塊化(模組化)
集成化(IC化)
低噪音
高性能化
高可靠度
智能化(智慧化)
系統化(與其他自動化器材/設備配套)
遙控能力
通訊界面
服務快速
低價位
知識產權保護
組裝、維修或分解容易
綠色化(環保化)
2?9產品
電機驅動控制器(Motordrive,俗稱變頻器)
電子式鎮流器(ElectronicBallast)
不斷電系統(UPS)
交換式電源供應器(SPS)
功率單元電路(PowerIC)
電力電子的家電產品:含電磁烹飪器、變頻微波爐、變頻洗衣機、變頻空調、變頻冰箱、變頻燈具。
2?10產品動向
模擬
數字化
全數字化
信息傳送功能
上網功能
2?11產業生存的方式
老死不相往來
彼此競爭
彼此合作
共同創造
3系統思考與系統工程
系統思考(SystemThinking)與系統工程(SystemEngineering)對應用工程師而言十分重要。以電力電子、機電一體化(Mechatronics)與能源電子(Entronics)三個領域為例、若沒有正確的系統觀念常會導致失敗。(Entronics為筆者自創的英文字,曾在熊本工業大學能源電子研討會邀請演講中公開使用)
電力電子、機電一體化與能源電子三者的共同之處是應用了電子與控制的優勢來提高本身的附加值。
電力電子、機電一體化與能源電子三者的關系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無論是電力電子、機電一體化或能源電子的研究者在自己工作中都應該注意三大領域所需知識的追求和共同領域交互之界面以及交集里工作的內涵。
德國Leonhard教授把交流驅動器(ACDrivers)的內涵分成三個領域:即控制、電力電子及機電功率轉換器。交流驅動器又名交流電機控制器,在臺灣地區俗稱變頻器,我們可以列出各領域的重要功能及應考慮之處如下:
控制:
感測、保護、診斷、鑒定、適應、自調及最適化
電力電子:
半導體器件、零組件、電路、制造及測試
機電功率轉換器:
材料、磁場計算、制造及測試
電力電子技術帶來的一些思考方向:
(1)三相平衡的基本觀念要重新定義;
(2)電機設計的傳統方法應該改變;
(3)電源轉換的方式、效率、彈性及應用大大不同;
(4)智能型運動、傳輸、交通及熱交換系統應運而生;
(5)電力系統面臨諧波污染的挑戰;
(6)系統工程師成長的教育內容。
4國際電力電子產業相關的咨詢及組織
4?1電力電子技術的研發已逐漸被重視
美國,1998年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ScienccFoundation)提供美金1235萬為期五年來建立電力電子系統中心(CenterforPowerElectronicsSystems,簡稱CPES)。CPES包含了五所大學及100個產業伙伴。CPES中心主任李澤元教授說明CPES的目標之一是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最有效的電能使用者。他預期未來二十年的電能消耗可以節省30%。
中國大陸,1996年由國家計劃委員會批準成立三大電力電子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工業應用)、西安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器件)、鐵道部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電氣傳動)〕,國家教委也通過幫助如天津電氣傳動研究所、冶金部自動化研究院等成為更杰出的研發基地。此外,中國大陸的211工程也將使大陸若干大學成為世界級的電力電子學術研究單位。
4?2幾份重要的中文雜志/期刊
(1)電力電子技術(臺灣,雙月刊)
(2)電機產業速報(臺灣,月刊)
(3)電子月刊(臺灣,月刊)
(4)電機月刊(臺灣,月刊)
(5)電機產業年鑒(臺灣,年刊)
(6)電力電子技術(大陸,雙月刊)
(7)電源技術應用(大陸,月刊)
(8)中國電源(大陸,雙月刊)
(9)電源世界(大陸,雙月刊)
(10)變頻器世界(大陸,月刊)
(11)UPS應用(大陸,雙月刊)
5結語
電力電子的環境及產業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整體而言,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在許多應用領域上獲得了認同。 廣泛應用的技術有下列幾點特性:
(1)應用領域擴大;(2)成本大幅降低;(3)風險大幅降低;(4)價值小幅減少。就電力電子技術而言,過去著重應用在交通、工業、軍事、商事、航天等領域,今后將走進家電、信息、通信甚至信息家電(InformationAppliances)等領域。網絡化時代電腦性能日新月異,為了克服因快速運算及處理能力帶來的散熱問題,電腦原先的供電電壓已由5V降為3?3V,因而賦予電力電子工程師在電源轉換設計上有更大的空間,Motorola新出品的WaveFET相信會為電力電子產業帶來一片新的天空。此外,后PC時代的產品方興未艾,人類正面臨新的挑戰。新興器件的發展必然會影響到市場,未來的沖擊還有待大家努力去適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