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晶閘管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晶閘管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作者: 時間:2011-07-23 來源:網絡 收藏

        一、晶閘管簡介
        晶閘管(Thyristor):又稱晶體閘流管,可控硅整流器(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
        1956年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發明了晶閘管
        1957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開發出第一只晶閘管產品
        1958年商業化,開辟了電力電子技術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嶄新時代
        20世紀80年代以來,開始被性能更好的全控型器件取代
        能承受的電壓和電流容量最高,工作可靠,在大容量的場合具有重要地位
        晶閘管往往專指晶閘管的一種基本類型——普通晶閘管
        廣義上講,晶閘管還包括其許多類型的派生器件(如:雙向晶閘管、逆導晶閘管、光控晶閘管等)

        二、晶閘管的結構與封裝
        外形有螺栓型和平板型兩種封裝
        引出陽極A、陰極K和門極(控制端)G三個聯接端
        對于螺栓型封裝,通常螺栓是其陽極,能與散熱器緊密聯接且安裝方便
        平板型封裝的晶閘管可由兩個散熱器將其夾在中間


        晶閘管的外形、結構和電氣圖形符號
        a) 外形 b) 結構 c) 電氣圖形符號三、晶閘管基本工作特性

        三、晶閘管基本工作特性

        晶閘管基本工作特性歸納:
        承受反向電壓時(UAK 0),不論門極是否有觸發電流,晶閘管都不會導通;
        承受正向電壓時,僅在門極有觸發電流的情況下晶閘管才能開通(即UAK >0, IGK >0才能開通);
        晶閘管一旦導通,門極就失去控制作用;
        要使晶閘管關斷,只能使晶閘管的電流降到接近于零的某一數值以下 。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SCR是一種電流控制型的電力電子器件。

        四、晶閘管的工作機理
        在分析SCR的工作原理時,常將其等效為兩個晶體管V1和V2串級而成。

        其工作過程如下:
        UGK>0 → 產生IG → V2通→產生IC2 → V1通→ IC1↗ → IC2 ↗ → 出現強烈的正反饋,G極失去控制作用,V1和V2完全飽和,SCR飽和導通。

        晶閘管導通后,即使去掉門極電流,仍能維持導通。

        晶閘管的雙晶體管模型及其工作原理
        a) 雙晶體管模型 b) 工作原理

        電氣符號相關文章:電氣符號大全


        可控硅相關文章:可控硅工作原理


        晶體管相關文章:晶體管工作原理


        光控開關相關文章:光控開關原理
        晶體管相關文章:晶體管原理
        聲光控開關相關文章:聲光控開關原理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禾县| 清远市| 红安县| 兰溪市| 台安县| 杭锦后旗| 张家港市| 防城港市| 巩留县| 兴化市| 平罗县| 民丰县| 交口县| 延寿县| 武安市| 晋城| 勃利县| 博客| 资兴市| 东平县| 和平区| 富宁县| 仁寿县| 衡南县| 沁源县| 得荣县| 安福县| 鹿泉市| 丰顺县| 彩票| 隆回县| 前郭尔| 梅河口市| 东兰县| 若羌县| 多伦县| 南雄市| 道孚县| 曲水县| 和平区| 曲麻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