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功率、小音箱、小空間獲得飽滿寬廣聲音的方
首先花千余元(以16m2空間計算)請木工師傅將房間的四面墻壁釘上石膏板,為什么要釘石膏板?因為在四面水泥墻上再釘一層石膏板后,會使空間由硬調變為軟調。而軟調空間是聲音好聽的基礎。注意石膏板與水泥墻間的空隙要鋪較重的玻璃纖維棉,用以吸收空腔里的振動聲波。不必塞得滿滿的,只要鋪上松松的一層即可。釘石膏板時要避開門、窗 ,再上漆即大功告成。如果預算足夠,最好在窗子上再做一層鋁窗以隔絕噪音,換為隔音效果較好的雙層窗也行。
軟調空間轉換后,利用正三角形擺法,避開空間因素的影響;使功放靠近音箱,節省放大器的功率。任何一個房間都會有駐波,小空間更歷害,而且小空間從兩邊側墻反射的反射音既多又強,會產生定位漂移以及聲音刺耳的副作用。如果將音箱擺在房間中央,讓兩只音箱遠離側墻,會大為減少側墻的反射音。
或許有人會懷疑:聆聽位置距離音箱那么近,耳朵聽到的豈不是兩個音箱分開來的聲音?絕對不會,你聽到的將是整個音場在音箱后面再生的聲音。注意:所謂正三角形并不是要你一定將聆聽位置與音箱擺成正三角形,而是以正三角形為出發點進行擺放,用戶通常會傾向聆聽位置離音箱更近的擺法。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強調聆聽空間以及音箱擺位的重要性。不過許多用戶懶得動手去試,而寧愿花錢更換器材或線材。其實在更換器材之前,先試試各種不同的音箱擺位,一定會帶來預想不到的聲音效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