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顯示技術—靈巧、清晰、逼真

        顯示技術—靈巧、清晰、逼真

        作者: 時間:2011-11-11 來源:網絡 收藏

        電子電視:1907年,俄國科學家羅申克和英國科學家坎普貝爾·史文頓提出了電子掃描原理,為近代的電視技術提供了理論基礎。而享有現代電視之父美譽的是俄裔美國科學家佐爾金。1933年,佐爾金研制成功了可以實用的光電攝像管和電視顯像管。就在這一年,美國無線電公司的電視系統將240條掃描線構成的圖像,成功地傳輸到4公里之外,在熒光屏上。1935年,英國廣播公司用電子掃描電視取代了貝爾德發明的機械掃描電視。這標志著一個新的時代——電視時代的開始。

        彩色電視:1936年,匈牙利工程師戈德瑪科發明了彩色電視機。1940年,美國古爾馬研制出機電式彩色電視系統。

        電視墻:1985年3月17日,在日本舉行的筑波科學萬國博覽會上,索尼公司建造的超大屏幕彩色電視墻亮相。它位于中央廣場上,長40米、高25米,面積達1000平方米,有14層樓房那么高。相當一臺1857英寸彩電。超大屏幕由36塊大型發光屏組成,每塊重1噸,厚1.8米,共有45萬個彩色發光元件。

        度電視:1991年11月25日,日本索尼公司的高度電視開始試播,其掃描線為1125條,比目前的525條多出一倍,圖像質量提高了100%;畫面縱橫比改傳統的9:12為9:16,增強了觀賞者的現場感;平機視角從10度擴展到30度,圖像更有深度感;電視“象素”從28萬個增加為127萬個,畫面的信息量一下提高了近4倍……因此,觀看高度電視的距離不是過去屏高的7倍而是3倍,且伴音,采用4聲道高保真立體聲,富有感染力。

        百花爭艷: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各種型號、各種功能的彩色電視從一條條流水線上源源不斷地流入世界各地的工廠、學校、醫院和家庭,把人們帶進了一個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手機、電腦、PDA、銀行取款機……,各種應用設備紛紛登場;液晶、等離子、場致發光、電致發光……,各種新品層出不窮;器的重量越來越輕,清晰度越來越高,色彩越來越亮麗。

        雖然目前顯示器品種繁多,但基本上可以劃分為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和平板顯示器。平板顯示器包括液晶(LCD)、等離子體(PDP)、場發射(FED)、電致發光(ELD)、有機電致發光(OELD)、真空熒光(VFD)、發光二極管(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OLED)等。

        2 顯示技術產業現狀

        2.1技術

        顯示器的優劣是由指標決定的,同一品牌、同一尺寸的顯示器,由于指標不同,在價格上也會有不小的差異。那么這些指標是什么意思,究竟怎樣才是好的呢?下面來介紹一些顯示器常見技術指標的概念。

        (1)點距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顯示屏,就會發現顯示屏其實是由許許多多間隔的"小點"所組成,這些“小點”我們稱為熒光點。點距是指屏幕上兩個相鄰熒光點的距離,點距越小,顯示器顯示圖形越清晰。用顯示區域的寬和高分別除以點距,即得到顯示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最高可以顯示的點數。以14寸,0.28mm點距顯示器為例,它在水平方向最多可以顯示1024個點,在豎直方向最多可顯示768個點,因此極限分辨率為1024*768。

        (2)刷新頻率
          我們在顯示器和電視機上看到的動態圖像,實際上是由若干張靜態圖像連續“組成”的,在短短的一秒鐘內,顯示屏會進行許多次掃描。刷新頻率分為垂直刷新率和水平刷新率,垂直刷新率表示屏幕的圖像每秒鐘重繪多少次,也就是指每秒鐘屏幕刷新的次數,我們以Hz(赫茲)為單位。
          水平刷新率又稱行頻,它表示顯示器從左到右繪制一條水平線所用的時間,以kHz為單位。
          水平和垂直刷新率及分辨率三者是相關的,所以只要知道了顯示器及顯卡能夠提供的最高垂直刷新率,就可以算出水平刷新率的數值。所以一般提到的刷新率通常指垂直刷新率。
          刷新率的高低對保護眼睛很重要,當刷新率低于60Hz的時候,屏幕會有明顯的抖動,而一般要到72Hz以上才能較好地保護我們的眼睛。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廠商在廣告中宣稱的最高刷新頻率指的其實是最低分辨率下的情況。
        (3)分辨率
          分辨率以乘法形式表現的,比如800*600,其中“800”表示屏幕上水平方向顯示的點數,“600”表示垂直方向顯示的點數。因此所謂的分辨率就是指畫面的解析度,由多少象素構成,顯然其數值越大,圖像也就越清晰。分辨率不僅與顯示尺寸有關,還要受顯像管點距、視頻帶寬等因素的影響。
        (4)控制方式
          由于顯示器在出廠時的設定的各項參數不一定適合我們的要求,所以在實際使用中,我們難免會對顯示器作出一定的調整和控制,這就涉及到顯示器的控制方式問題。從早期的模擬式調節到現在的數碼式調節,可以說是越來越方便,功能也越來越強大了。數碼式調節與模擬式調節相比,對圖像的控制更加精確,操作更加簡便,使用界面也友好得多。另外它可以讓我們存儲多個應用程序的屏幕參數,這也是十分體貼用戶的設計。
          介紹了顯示器常見的指標后,我們再對各種顯示器的技術分別加以敘述:

        2.1.1陰極射線管顯示技術

        CRT,就是普通電視機常用的陰極射線管,它主要由電子槍,偏轉線圈,蔭罩,熒光粉層及玻璃外殼五大部分組成,見圖。它的原理就是利用顯像管內的電子槍,將光束射出穿過蔭罩上的小孔,打在一個內層玻璃涂滿了無數三原色的熒光粉層上,電子束就會使得這些熒光粉發光彩,最終就形成了所看到的顯示畫面。

        球面顯像管:顧名思義就是顯像管外觀上呈明顯的圓弧狀球面形,早期的顯示器皆是如此。它的弱點就是顯示的圖像或文字容易失真或變形。而且其球面的管體容易反光,引起眼睛疲勞。除了還在一些低檔次的14寸顯示器中采用外,它已逐漸被淘汰。

        平面直角顯像管:相對球面顯像管來說,它表面較平,其實也有一定的外弧度。在防止光線的反射和眩光方面也有了不少改進。由于技術成熟價格便宜,使之在15"以上的顯示器中得到廣泛的運用。

        柱面顯像管:近年來才發展成熟的一種高檔次顯像管,在垂直方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關鍵詞: 顯示 清晰 逼真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南县| 资源县| 西宁市| 湖北省| 姚安县| 兴化市| 咸宁市| 民丰县| 普兰县| 湘西| 岐山县| 富民县| 济南市| 宁都县| 柞水县| 乐平市| 根河市| 大埔县| 专栏| 响水县| 定兴县| 玉山县| 镶黄旗| 新昌县| 黔西县| 军事| 延寿县| 通城县| 萨嘎县| 城市| 凉城县| 肇东市| 开平市| 江孜县| 林周县| 罗江县| 新化县| 天台县| 襄汾县| 红原县| 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