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無線充電原理詳解(圖文)

        無線充電原理詳解(圖文)

        作者: 時間:2012-03-01 來源:網絡 收藏
        2011年8月推出了名為“充電板”的充電座。內置有磁鐵,用于將終端吸引到指定位置。

          松下于2011年6月投放了充電座“無接點充電板”。尺寸約為鼠標墊大小,表示實現了“位置自由(Free Positioning)”,將終端放在充電板上的任何位置均可充電。

          充電座內部的線圈帶有驅動裝置,可在平面中移動。通過自動檢測終端放置位置,并移動至該位置,使線圈的位置相一致。

          該充電座的開發人員、松下集團三洋電機能源設備公司(SANYO Electric Energy Devices Company)充電系統事業部長佐野正人就位置自由實現實用化的理由解釋說,“用戶希望能更便利地充電”。

          日立麥克賽爾于2011年4月面向美國蘋果的人氣智能手機“iPhone”上市了充電器“AIR VOLTAGE”。由于iPhone不支持無線充電,所以需要套上內置有線圈的專用外殼才能使用。

        電場耦合方式不使用線圈

          另外,麥克賽爾的充電座有為一部終端充電和為兩部終端充電的款式。兩部款的尺寸為鼠標墊大小,可在左右各放置一部終端。內部排列了14個線圈,左右各7個,用這些線圈覆蓋了充電座的廣大范圍。由此,終端可以比較自由地放置在充電座上。在7個線圈中可最多自動選擇3個能高效傳輸的線圈來供電。

          日立麥克賽爾2011年11月還面向“iPad2”上市了無線充電器“AIR VOLTAGEfor iPad2”。該充電器未采用Qi規格,而是全球首次采用了“電場耦合方式”。

          電場耦合方式不使用線圈,而是在供電側和受電側設置電極,利用二者之間產生的電場供電。為iPad2套上內置有受電用電極的專用外殼來充電。

          電場耦合方式的特點是,輸出功率比Qi大,即使電極之間的位置稍有偏移也可維持高傳輸效率。模塊由村田制作所開發。

          EV的無線充電

          EV的無線充電方面,采用磁共振方式的汽車廠商比較多。

          磁共振方式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學家馬林·索爾賈希克(Marin Soljacic)于2007年進行了驗證,自此受到了廣泛關注。

          磁共振方式的原理與聲音的共振原理相同。排列好振動頻率相同的音叉,一個發聲的話,其他的也會共振發聲。同樣,排列在磁場中的相同振動頻率的線圈,也可從一個向另一個供電。

          利用共振還可延長傳輸距離。電磁感應方式的供電距離最大為數mm~10cm左右,而磁共振方式如果線圈夠大,可向數m遠以外供電。

          汽車的車底到地面一般有15cm左右的距離。如果在車底安裝受電線圈,在自家停車場的地面埋入供電線圈,便可在停車時充電。能夠省去連接充電線纜的麻煩。

          另外,磁共振方式不同于電磁感應方式,無需使線圈間的位置完全吻合。即使停車位置與固定位置稍微錯開



        關鍵詞: 無線 充電原理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孜县| 集安市| 江城| 灌阳县| 白山市| 延安市| 额尔古纳市| 扬州市| 吴江市| 花垣县| 浦县| 通城县| 石棉县| 马尔康县| 射阳县| 胶州市| 宁南县| 志丹县| 酉阳| 蒲江县| 安徽省| 神木县| 永顺县| 香河县| 修文县| 杭锦后旗| 湟源县| 金山区| 陆丰市| 靖州| 六安市| 洛隆县| 东乌珠穆沁旗| 柏乡县| 永康市| 肥城市| 星子县| 西华县| 汝城县| 隆回县| 大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