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頻段Vivaldi天線簡單設計方案
天線對發射和接收電磁(EM)能量的高頻通信和電子系統很關鍵。天線的基本行為可以用其波場強度、極化及傳播方向來描述。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Vivaldi天線在微波頻率下提供杰出的方向傳播性,用一種簡單設計達到高帶寬?相信本文將給你答案。
本系列文章分為三個部分,此篇為第一部分,將說明Vivaldi天線如何在微波頻率下提供杰出的方向傳播性,本研究目標的Vivaldi天線針對X頻段應用,即8~12GHz頻段。
天線對發射和接收電磁(EM)能量的高頻通信和電子系統很關鍵。雖然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天線,但都是根據同一基本電磁原理工作的。天線的基本行為可以用其波場強度、極化及傳播方向來描述。在如機載雷達和通訊系統中的關鍵要求包括效率高、帶寬大、重量輕、體積小及簡單。
漸變式槽縫天線(TSA)是Gibson在1973年提出的,非常適合滿足這些要求。1986年第一次分析了無襯底TSA的簡單例子,隨后出現了更先進的分析方法。許多早期TSA實驗用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件設計和分析工具進行,如Ansoft公司的高頻結構仿真器(HFSS)和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公司的CST Microwave Studio。但對所有此項探討,以前對實際TSA設計的研究都不夠,因此本文將給出一款高頻單端指數Vivaldi天線。
為本研究設計的Vivaldi天線針對X頻段應用,即8~12 GHz頻段。天線采用安捷倫科技公司的Advanced Design System (ADS) EDA軟件工具模型化并仿真,采用矩量法(MoM)分析。此方法基于精確的格林函數;用于ADS中的基于MoM的過程計算反射系數和天線中的未知電流。隨后計算反射系數,基本函數的收斂和電流分布以及遠場輻射行為。通過用微波矢量網絡分析儀(VNA)和譜分析儀進行高頻測量來驗證部分參數。
在計劃設計Vivaldi天線之前,應該仔細了解其特性。在設計和制造Vivaldi天線之前,其基本組成、工作原理、輻射形式、TSA類型、極化以及饋電技術必須仔細考慮并研究。要了解這種天線的設計,首先采用現代高頻EDA工具仿真,然后制作并測量,以將性能與仿真結果相比較。
Vivaldi天線是一種有用的配置,原因是其簡單性、寬帶寬和在微波頻率下的高增益。總的來說,為端射輻射圖,使其成為連續一種比例、漸進彎曲、慢泄漏端射行波天線。 在不同頻率下,Vivaldi天線的不同部分在輻射,而輻射部分的大小在波長上是常數。就其本身而言,Vivaldi天線理論上為無限工作頻率范圍,在此范圍波束寬度為常數。文獻上諸如“漸變開槽”、“槽式”、“漸變槽式”這樣的術語在Vivaldi天線中一直是互用的。這些天線包括蝕刻到薄金屬膜的漸變槽,在薄膜一側有或者沒有電介基板。

除效率和重量輕的特點之外,像Vivaldi天線這樣的TSA很吸引人,因為可以在寬帶寬工作,產生對稱端射束流,增益可觀,側瓣低。圖1示意了一個Vivaldi天線的基本結構,WE為輸入槽寬度,WA為輻射區槽寬度,WO為輸出槽寬度。Vivaldi天線有兩個傳播和輻射區:
1. 由WE W WA 定義的區域。
2. 由WA W{ WO定義的區域。
Vivaldi天線是一種“表面形”行波天線。電磁波沿天線彎曲槽路徑傳輸。與自由空間波長相比,導體之間的分割區很小,波受到嚴格限制。隨著分割的增加,限制越來越弱,波從天線發射出去。這發生在邊緣分割大于一半波長時。
行波沿Vivaldi天線的結構傳輸,因為電磁波相速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