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GPS天線原理解析

        GPS天線原理解析

        作者: 時間:2012-03-01 來源:網絡 收藏

        單元設計中采用了高頻、低噪聲放大器,以減弱熱噪聲及前面幾級單元電路對接收機性能的影響;在原理中利用GPS衛星實現導航定位時,用戶接收機的主要任務是提取衛星信號中的偽隨機噪聲碼和數據碼,以進一步解算得到接收機載體的位置、速度和時間(PVT)等導航信息。因此,GPS接收機是至關重要的用戶設備。

          目前實際應用的GPS接收機電路一般由天線單元、射頻單元、通信單元和解算單元等四部分組成,本文在分析GPS衛星信號組成的基礎上,給出了射頻前端GP2010的原理及應用。

          一、GPS衛星信號的組成

          GPS衛星信號采用典型的碼分多址(CDMA)調制技術進行合成,其完整信號主要包括載波、偽隨機碼和數據碼等三種分量。信號載波處于L波段,兩載波的中心頻率分別記作L1和L2。衛星信號參考時鐘頻率f0為10.23MHz,信號載波L1的中心頻率為f0的154倍頻,即:

          fL1=154×f0=1575.42MHz (1)

          其波長λ1=19.03cm;信號載波L2的中心頻率為f0的120倍頻,即:

          fL2=120×f0=1227.60MHz (2)

          二、GPS天線

          其波長λ2=24.42cm。兩載波的頻率差為347.82MHz,大約是L2的28.3%,這樣選擇載波頻率便于測得或消除導航信號從GPS衛星傳播至接收機時由于電離層效應而引起的傳播延遲誤差。偽隨機噪聲碼(PRN)即測距碼主要有精測距碼(P碼)和粗測距碼(C/A碼)兩種。其中P碼的碼率為10.23MHz、C/A碼的碼率為1.023MHz。數據碼是GPS衛星以二進制形式發送給用戶接收機的導航定位數據,又叫導航電文或D碼,它主要包括衛星歷、衛星鐘校正、電離層延遲校正、工作狀態信息、C/A碼轉換到捕獲P碼的信息和全部衛星的概略星歷;總電文由1500位組成,分為5個子幀,每個子幀在6s內發射10個字,每個字30位,共計300位,因此數據碼的波特率為50bps。



        關鍵詞: GPS 天線 原理解析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津市| 香河县| 白水县| 冷水江市| 高阳县| 遵化市| 青岛市| 若羌县| 灵宝市| 民丰县| 烟台市| 延安市| 九寨沟县| 无为县| 乐昌市| 新津县| 武胜县| 佛山市| 集安市| 睢宁县| 绥棱县| 深州市| 如东县| 姚安县| 华安县| 伊宁县| 友谊县| 诸暨市| 楚雄市| 灯塔市| 华蓥市| 元江| 罗平县| 怀柔区| 河南省| 西藏| 封开县| 龙里县| 潼南县| 重庆市| 张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