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類放大器的幾大發展趨勢
D類放大器在過去的幾代產品中已經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系統設計者極大地改善了系統的耐用性并提高了其音頻質量。實際上,對大多應用而言,使用這些放大器所帶來的好處已經遠遠超過了它們的不足。
在傳統D類放大器中,用控制器將模擬或數字音頻信號在被集成到功率后端設備中的功率MOSFET管放大之前轉換成PWM信號。這些放大器效率很高,使用很小的散熱器或根本不需要散熱器,且降低了對電源輸出功率的要求。然而,與傳統的A/B類放大器相比,它們本身也存在固有的成本、性能和EMI方面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是D類放大器的發展新趨勢。
降低EMI
自從D類放大器誕生以來,由于其自身的軌對軌(rail-to-rail)供電開關特性而引起的大量輻射EMI就一直困擾著系統設計者,這將使設備無法通過FCC和CISPR認證。
在D類調制器中,通過將音頻信號與高頻固定頻率信號比較,并將結果在固定頻率的載波上調制,數字音頻信號被轉換成了PWM信號。形成的信號是可變脈寬的固定載波頻率(通常在幾百kHz),然后由高壓功率MOSFET對這些PWM信號進行放大,放 大后的PWM信號再通過低通濾波器去掉載頻,恢復出原始基帶音頻信號。
雖然這種拓撲結構很有效,但它也導致一些不希望的后果,如大量的輻射EMI。由于調制器采用固定頻率載波,因此將產生基載波的多次諧波輻射。而且,由于PWM信號自身的開關特性,過沖/下沖和振鈴將產生固定比率的高頻(10~100MHz的范圍)輻射EMI。為了壓制輻射EMI,最新一代PWM調制器發展的趨勢是采用擴展頻譜調制技術。
擴展頻譜調制技術用于在更大的帶寬內擴展開關PWM信號的頻譜能量,而不改變原始音頻的內容。一個改進傳統調制器高輻射EMI的有效方法是改變PWM開關信號的兩個邊沿,如圖1所示。信號以載波頻率為中心,但任何一個邊沿都不是按周期重復的。這不僅維持了固定載波頻率,而且由于邊沿不是以固定比率跳變的,載波頻率上的輻射能量就得到了極大的降低。
改善音頻質量
和性能優良的A/B類放大器相比,D類放大器的音頻性能是很差的,不僅失真大,而且動態范圍窄。所以,當前D類放大器的設計者就必須改進其性能。通過集成高性能采樣率轉換器(SRC)和Δ-Σ處理技術,新一代解決方案使失真(THD+N)得到了更大的改善,而且動態范圍也超過了100dB。
目前,D類放大器的一個噪聲源是音頻采樣時鐘的抖動。而時鐘通常是由SOC(MPEG解碼器和DSP等)產生的,即使很小的抖動也能迅速地影響到常規D類放大器的性能,因為音頻時鐘是與調制器的輸出時鐘關聯的。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方法是采用SRC技術。因為SRC使用本地穩定的時鐘源來同步數字音頻的時鐘,例如石英晶體振蕩器,所以調制器的輸出抖動實際上與其他音頻時鐘是獨立的、不相關的。SRC的另一個優點是無論輸入音頻的采樣率如何波動,其輸出開關比率都是固定的,這一點與基于PLL的調制器不同。當音頻輸入源改變或輸入時鐘缺失時,SRC也通過消除可聽見的噪聲改善了系統的耐用性。
與目前的高端DAC所采用的技術類似,通過集成高階Δ-Σ處理技術,D類放大器的音頻質量也得到了改善。基于Δ-Σ技術的調制器采用可以降低調制誤差的內部反饋。通過減小采樣誤差,調制器可以改善輸出失真,從而獲得更好的音質。
降低系統成本
為了追求D類放大器更低的成本,設計者在功率放大級采用半橋放大拓撲結構,以達到降低復雜性和減少物料成本的目的。因為半橋結構輸出通常是全橋的一半,功率MOSFET和外部濾波器件的數量也就減少一半。這也增加了后端設備單位功率通道數的數量。然而,半橋放大器在輸出端也需要一個隔直電容,而且對供電干線上的噪聲也是極其敏感的。

電子管相關文章:電子管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