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荷泵的工作原理及常用電路
電荷泵的結構
電容式電荷泵通過開關陣列和振蕩器、邏輯電路、比較控制器實現電壓提升,采用電容器來貯存能量。電荷泵是無須電感的,但需要外部電容器。由于工作于較高的頻率,因此可使用小型陶瓷電容(1mF),使空間占用小,使用成本低。電荷泵僅用外部電容即可提供±2 倍的輸出電壓。其損耗主要來自電容器的ESR(等效串聯電阻)和內部開關晶體管的RDS(ON)。電荷泵轉換器不使用電感,因此其輻射EMI可以忽略。輸入端噪聲可用一只小型電容濾除。它的輸出電壓是工廠生產精密預置的,調整能力是通過后端片上線性調整器實現的,因此電荷泵在設計時可按需要增加電荷泵的開關級數,以便為后端調整器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電荷泵十分適用于便攜式應用產品的設計。從電容式電荷泵內部結構來看,如圖2 所示它實際上是一個片上系統。
圖2 電容式電荷泵內部結構
電荷泵工作原理
電荷泵變換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圖3所示。它由振蕩器、反相器及四個模擬開關組成,外接兩個電容C1、C2 構成電荷泵電壓反轉電路。
振蕩器輸出的脈沖直接控制模擬開關S1及S2;此脈沖經反相器反相后控制S3及S4。當S1、S2 閉合時,S3、S4 斷開;S3、S4 閉合時,S1、S2 斷開。
當S1、S2 閉合、S3、S4 斷開時,輸入的正電壓V+向C1 充電(上正下負),C1 上的電壓為V+;當S3、S4閉合、S1、S2斷開時,C1向C2放電(上正下負),C2上充的電壓為-VIN,即VOUT=-VIN。當振蕩器以較高的頻率不斷控制S1、S2 及S3、S4 的閉合及斷開時,輸出端可輸出變換后的負電壓(電壓轉換率可達99%左右)。
由圖3 可知,電荷泵電壓反轉器并不穩壓,即有負載電流時,輸出電壓將有變化。輸出電流與輸出電壓的變化曲線(輸出特性)稱為輸出特性曲線,其特點是輸出電流越大,輸出電壓變化越大。
一般以輸出電阻Ro來表示輸出電流與輸出電壓的關系。若輸出電流從零增加到Io時,輸出電壓變化為△V,則輸出電阻Ro 為:
Ro = △V/Io
輸出電阻Ro 越小,輸出電壓變化越小,輸出特性越好。
如何選擇電荷泵
1、效率優先,兼顧尺寸
如果需要兼顧效率和占用的 PCB 面積大小時,可考慮選用電荷泵。例如電池供電的應用中,效率的提高將直接轉變為工作時間的有效延長。通常電荷泵可實現 90% 的峰值效率,更重要的是外圍只需少數幾個電容器,而不需要功率電感器、續流二極管及 MOSFET。這一點對于降低自身功耗,減少尺寸、BOM 材料清單和成本等至關重要。
電容器相關文章:電容器原理
電路相關文章:電路分析基礎
dc相關文章:dc是什么
電荷放大器相關文章:電荷放大器原理 電流傳感器相關文章:電流傳感器原理 電容相關文章:電容原理 電容傳感器相關文章:電容傳感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