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云計算:IaaS的四個誤解和四個猜想
云計算對普通用戶來說,總是一個云里霧里的話題。本文從最基礎的概念開始科普,說明了四個常見的錯誤理解,和作者的四個猜想。
季昕華,前盛大云CEO、Ucloud.cn創始人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指基礎設施即服務,消費者通過Internet可以從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設施獲得服務?;贗nternet的服務(如存儲和數據庫)是IaaS的一部分。Internet上其他類型的服務包括平臺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和軟件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PaaS提供了用戶可以訪問的完整或部分的應用程序開發,SaaS則提供了完整的可直接使用的應用程序,比如通過Internet管理企業資源。
誤解一:IaaS就是賣資源
現在流行的一個觀點:IaaS就是賣資源,傳統IDC是賣帶寬和機架,云計算加上服務器,最多就是把這些資源通過虛擬化技術拆成散了零賣。
在我們看來,云計算分為3個層次:
1、 資源層:這是IaaS提供服務的物理基礎,主要包括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和網絡資源,以及必要的電力資源、IP資源等。這一層主要通過規模采購和資源復用的模式來賺錢利潤,利潤不高。
2、 產品層:這是IaaS的核心,IaaS運營商根據客戶的各種不同需求,在資源層的基礎上,開發出各種各樣的產品。比如存儲產品、消息產品、CDN(內容分發網絡)產品、監控產品,而每一種產品又會根據場景和需求的不一樣,做針對性的改造優化,形成特定類型的產品。產品層是不同IaaS的競爭力體現之處,這些產品在不同角度滿足了用戶的不同需求。這些產品是IaaS利潤的主要來源,也是IaaS的重要黏性。像國內的阿里云就提供了云服務器和負載均衡、云監控等產品,Ucloud提供了塊設備存儲的UDisk、云數據庫的UDB等產品。
3、 服務層:在產品層之上,IaaS運營商還會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一些更多的增值服務,這部分從商業角度不一定賺錢,但卻是用戶使用IaaS的重要條件。比如為用戶提供數據快遞服務,在中國則必須包含網站備案服務,還有安全服務等等。
誤解二:IaaS沒有什么技術含量
在各種媒體的宣傳把云計算神話了,認為云計算無所不能,把云計算的技術看的很高端,技術含量特別特別高。而不少從事過技術的人呢,則認為云計算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已經有類似Openstack、Eucalyptus、cloudstack等不少開源系統可以直接部署使用,
或者基于KVM、XEN等開源虛擬化系統上做一套管理系統。
的確,隨著云計算的快速發展,已經涌現出一大批開源的云計算平臺,各大公司也都在積極支持開源軟件的發展。但是即使發展快如Openstack,目前也沒有很成熟的成功案例,因為IaaS的技術復雜度很高。
1、從基礎上看,IaaS要實現多租戶,彈性,穩定可靠和安全,必須要進行資源的池化管理,也就是把資源通過虛擬化技術形成資源池,然后根據用戶的需求彈性分配,同時確保安全和隔離。之前提到資源主要包括計算、存儲和網絡,因此這里要做計算的虛擬化、存儲的虛擬化和網絡的虛擬化。
計算的虛擬化目前主要是通過XEN、KVM、Vmware等軟件實現,相對比較成熟,但是在性能優化、穩定性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
存儲的虛擬化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成熟的開源系統,如果文件型存儲,則主要根據GFS的思路進行編碼實現,必然Openstack的swift,而塊設備存儲則各顯神通了,有nova-volume,國內盛大云、UCloud都各自實現了塊設備存儲。另外最近國際上非常流行的是SDS(軟件定義存儲),實際上也是實現了存儲的虛擬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