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與二維碼的優劣與應用分析
前景
對于兩種技術,應用前景都不可謂不廣闊。相比,二維碼的推行已日漸成熟,從20世紀八十年代的誕生,日韓的前頭成功,再到2005年左右國內的首度出現,2010年二維碼已開始逐漸升溫,到現在街頭巷尾已隨處可見二維碼。
2012年10月末,北京靈動快拍首席營銷官張何曾表示,“二維碼是未來熱門行業,2015年二維碼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人民幣。”
同期,電商資深人士科通芯城營銷總監劉宏蛟認為,二維碼的“市場規模很難估算,因為怎么定義這個市場不好講,目前有數據稱整個市場只有5.9個億,個人認為這是不包括行業應用的,而僅限于目前服務用戶端,如果算是行業應用,市場規模百億甚至千億(如果把移動終端設備算進來),因為每個特殊行業解決方案小則幾百萬,大則幾千萬”。
雖然也是在持續的發展,但值得一提的是,二維碼在國內市場已經打開,正在逐漸步入成熟,應用在各個領域,涉及商業信息化(物流管理、質量監控、產品防偽、身份驗證)、移動營銷(廣告互動、廣告監測、數據庫營銷)、移動商務(移動安全、移動支付、電子票務、移動社交、打折優惠)等,未來的發展,二維碼仍然前景巨大。
而NFC,2003年才正式推出,同年飛利浦(恩智浦前身)、SONY 和諾基亞聯合成立NFC論壇,齊推NFC的發展。2005年首次在美國試點,擁有一定支付功能的同時,加強周邊應用設置,如海報。而到了2007年NFC才正式走進大陸,廈門、北京、廣州等地試點,用于公交支付。但大陸應用非常濃重的是商業支付氣息,而少注重周邊基礎環境的應用,及至當下,NFC在國內的應用也僅在三大運營商和各大金融機構的推動下才上了臺面。到2012年NFC在全世界已呈現一個良好的發展勢頭,無論是軟環境的培養,還是硬件設施的打造,NFC已經逐漸成熟,而國內三大運營商的推動也將帶動相關應用領域的發展。
但國內NFC市場尚未打開,NFC應用也僅停留在支付當中,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整個NFC生態環境打造困難重重。對于整個NFC的發展也僅從國際市場上分析,美國市場研究機構ABI Research預計,近場通訊(NFC)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將在2016年突破1000億美元的大關,2017年達到1910億美元。這僅僅應用在金融支付領域的NFC前景,而其他應用則不可估量。更近的數據ABI Research預計,NFC移動支付市場今年的規模為40億美元。
對于技術而言,如果不能產生商業價值,那么它將僅僅是技術。二維碼由于是開源的,技術門檻低,本身無法單獨生存,需要與商業模式相結合。如國內二維碼產業領頭羊靈動快拍,其用戶已達3000多萬,但截至2012年8月,該公司幾乎沒有盈利。而NFC不同的是,它需要專門的NFC標簽、NFC讀寫芯片甚至NFC應用,它所涉及的產業鏈將更加龐雜,實實在在的載體讓NFC更具贏利點,利益劃分也是NFC推行比二維碼更難的一個原因。
同樣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兩項技術,到底是否有被替代的可能?人們常常問起,NFC是否會替代二維碼,二維碼又是否會憑借其成本優勢阻礙NFC的發展?在此也引用NFC標簽供應商創新佳總經理張凱星在NFC論壇中說過的一句話:“每項技術都有其獨一的特點,發揮其特點服務于人類,就不會被替代。”二維碼的遠程傳輸NFC無法做到,NFC的快捷讀取,近場安全,二維碼也難以比擬,未來二維碼與NFC到底如何發展,還需市場的考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