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網標準與驅動系統設計
圖2:不同的實時要求導致不同的實現
關鍵趨勢影響了系統設計
驅動和I/O模塊(工廠自動化中典型的從機器件)的第一個發展趨勢是通信功能的深度嵌入,這是由于系統成本下降、外形減小以及功耗預算降低等因素造成的。
過去,客戶花費數百美元來購買商用通信模塊,然后將其加入到驅動模塊中。這類模塊性價比不高,而且也不適用于小外形封裝驅動設計。
另一替代方案是包括單獨的ASSP專用于實現通信功能。由于不同的客戶會使用不同的工業以太網標準,因此,這種ASSP可能會被過度設計,以支持多種協議。
但是,供應商希望將他們所有的數字驅動功能集成到一個硅片中,要求通信協議功能規模不大,能夠作為整個“芯片驅動”設計的組成部分來實現。
圖3顯示了工業以太網功能實現的轉變。
圖3:從模塊到器件,到芯片集成功能
第二個趨勢是工業以太網標準的快速發展。與現場總線協議相似,有很多類型的工業以太網協議,最重要的是,這些標準并沒有在市場上合并。
驅動系統供應商必須能夠支持6到8個標準,才能將其產品銷售到全球不同的工廠中。例如,如果您希望在亞洲和歐洲同時銷售您的驅動設備,同時適應EtherCAT和Ethernet Powerlink,那么,您需要:
· 設計、開發,并維持兩組驅動設計
或者
· 包括ASSP以支持多種協議——希望協議不會變化
或者
· 使用可編程平臺
表1列出了流行于全世界的某些競爭以太網標準。
表1:出現了競爭以太網標準,基于底層現場總線協議
過去,當工業以太網標準使用標準MAC/交換機時,很容易采用MPU進行通信。如果您需要支持新標準,您只需要交換協議棧(軟件)。但是,正如前面所討論的,很多新標準需要特殊的MAC實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