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如何減輕EMI的電路設計方法

        如何減輕EMI的電路設計方法

        作者: 時間:2013-11-07 來源:網絡 收藏

        本文將探討某些用于減輕問題的內部方法。

          用于緩減輻射的一個方法是減低放大器輸出的轉換速率(slew rate)。圖1所示為時域中的一個例子,其上方跡線有2ns的上升和下降時間,而下方跡線有20ns的上升和下降時間。

          轉換速率的減小(這里的因數為10) 對于D類放大器產生的輻射能量有著顯著的影響。圖2 顯示了兩種波形的頻譜,此時D類輸出正處于靜默(無音頻,占空比=50%),開關頻率為333kHz。可以看到貫穿于30MHz~1GHz之間的大部分頻譜,其高頻(HF)內容減少約20dB。在包含有FM廣播接收電子設備(88MHz ~ 108MHz)手機或無線互聯網電路(700MHz ~ 2.7GHz)的系統中,這可大幅減少,從而降低了可能影響系統性能的風險。

          

        如何減輕EMI的電路設計方法

          圖2清楚地顯示了邊緣速率控制(edge rate control,ERC)技術減少EMI的優勢,不過代價是增加了損耗。首先是D類放大器提供的效率優勢,主要來自于輸出器件始終完全開啟或完全關閉,因此輸出器件中的瞬時耗散功率P= VI,在所有時間里基本上保持為零 (不同于AB類放大器,其功率器件的VI乘積從不為零)。在每次開關轉換時引入(或增加)時間跨度,其間V ≠ 0,同時負載電流I ≠ 0,導致片上功耗適度增加,因而帶來效率的降低。其次,一個非ERC輸出級在本質上僅是一個大型逆變器(可能包括直通或短路沖擊電流的緩減),而一個ERC輸出級包含附加電路,能夠調節上拉和下拉器件的觸發電壓,以便在輸出端上產生期望的、受控制的轉換速率。取決于所使用的方法,這增加了芯片面積(成本)和電流消耗(降低效率)。總的來說,由于增添ERC而產生的效率代價可能為1% ~ 2%。

          

        如何減輕EMI的電路設計方法

          擴頻時鐘

          上述討論的邊緣速率控制(ERC)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可減弱在30MHz以上頻率范圍產生的EMI (也受限于FCC法規的限制),而D類放大器開關輸出的基本載波頻率和其落在30MHz以下范圍的相關奇次諧波(方波),則不太好采用這項技術來處理。

          為了減小D類輸出頻譜中的基音和泛音尖峰高度,可以在放大器的時鐘電路中加入少量頻率調制——也許調制指數在±5%左右,不會影響所放大音頻信號的質量。針對調制信號源的特性有許多選擇,一個常規作法是使用帶有重復頻率(全模式重復頻率)的偽隨機模式,其超出最高預期音頻信號頻率(通常為20kHz)一個適當的余量,這可防止產生可能落入音頻頻帶的音調。

          單邊調制

          可以采用一種附加方法來減少EMI,通過修改調制方案,當音頻基帶信號振幅變得足夠大時,允許單邊差分或橋式D類輸出對停止切換。這本質上允許反向輸出,一直持續到開關,以便進行全面調制,將輸出信號保持在剩余間隔直至其最高峰值。此方案,在很大比例時間內(取決于音頻源材料),僅有一個輸出在開關,因而EMI(在那個時間內)減少了一半。這增加了優勢,減少了由于功率器件門和其它寄生電容充放電帶來的固定開關損耗。它還縮短了輸出在ERC轉換方面的時間,如上所述,該轉換有少量的效率代價。此技術的缺點是放大器的整體前向增益會有些許降低,同樣地,總體諧波失真(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和噪聲也有少量增加。

          結論

          D類技術的主要缺點是其固有的EMI,會對周邊電子設

        EMC相關文章:EMC是什么意思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EMI 電路設計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县| 绵阳市| 剑阁县| 双流县| 平武县| 黄浦区| 盐池县| 舒兰市| 宜州市| 沙田区| 砀山县| 噶尔县| 耿马| 杨浦区| 无为县| 淄博市| 古蔺县| 喜德县| 姚安县| 四川省| 安宁市| 冷水江市| 乳山市| 凤城市| 定西市| 犍为县| 瑞安市| 新沂市| 江川县| 连江县| 环江| 桂东县| 科技| 白河县| 上虞市| 新宁县| 绥德县| 调兵山市| 商城县| 改则县| 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