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電流負反饋放大器的原理分析與CAA計算機輔助分析設計

        電流負反饋放大器的原理分析與CAA計算機輔助分析設計

        作者: 時間:2013-11-09 來源:網絡 收藏
        ="PADDING-BOTTOM: 0px; LINE-HEIGHT: 24px; TEXT-INDENT: 2em; MARGIN: 0px 0px 2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COLOR: rgb(0,0,0); FONT-SIZE: 14px; PADDING-TOP: 0px" align=center>圖7 LT1352的轉換速率與輸入信號幅度的關系

        2 200W甲乙類輔助分析設計

          由于的設計比較復雜,很難用傳統的數字解析法完成,因此用SPICE軟件對電路進行計算機輔助分析設計。整個設計分為開環設計、閉環設計和動態輸入信號的驗證設計。

        2.1 開環設計(包括直流工作點計算)
          采用經典的的拓撲結構,如圖8所示。分為交叉耦合輸入級、I/V變換、輸出緩沖器三大部分,中點零電位主要由輸入級元件的對稱性保證,再加上運放組成的DC伺服電路,確保中點零電位的穩定。為了提高能量速度,交叉耦合輸入級沒有采用恒流源,輸入級電流為3.0mA,比較大,主要是提高在正、負兩個方向上轉換速率的極限。I/V變換沒有采用恒流源有源負載,而是用電阻檢測輸入緩沖放大級輸出端的電流,兩級推挽射極接地電路進行電壓放大以提供足夠的增益。輸出緩沖器的靜態電流設置為0.545A,由兩對大功率管分擔,8Ω負載上的甲類輸出功率約5W。電路設計描述文件如下: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圖8 開環仿真電路圖

        *SPICE_NET*
        *INCLUDE \H-BB\\BJT.LIB
        *INCLUDE DEVICE.LIB
        *INCLUDE NONLIN.LIB
        .AC DEC 20 5HZ 200000KHZ
        *ALIAS V(21)=VOUT
        *ALIAS V(36)=V-
        *ALIAS I(V8)=I-
        .PRINT AC V(21) VP(21) V(36) VP(36)
        .PRINT AC I(V8) IP(V8)
        BG2 15 0 7 2SD667A TEMP=50
        BG3 5 6 1 2SD667A TEMP=50
        BG4 4 7 1 2SB647A TEMP=50
        BG5 29 5 8 2SB649A TEMP=50
        BG7 10 4 9 2SD669A TEMP=50
        BG9 15 29 12 2SD669A TEMP=50
        BG13 31 16 23 2SC3858 TEMP=50
        BG14 32 2 22 2SA1494 TEMP=50
        BG15 32 30 25 2SA1494 TEMP=50
        R3 15 6 22K
        R4 7 3 22K
        R5 4 3 1.2K
        R8 9 3 330
        R9 29 14 2.7K
        R10 14 10 842
        C1 29 10 0.1U
        R15 12 18 150
        R16 20 21 0.22
        R17 21 22 0.22
        R18 23 21 0.22
        R19 21 25 0.22
        R20 12 26 10
        R21 12 16 10
        R22 18 2 10
        R23 18 30 10
        V1 15 0 69V
        V2 31 0 63V
        V3 0 32 63V
        V4 0 3 69V
        R6 15 5 1.2K
        BG10 3 10 18 2SB649A TEMP=50
        R7 15 8 330
        X1 33 34 28 24 35 OP27
        R29 34 21 150K
        C4 34 0 2.2U
        C5 28 33 2.2U
        R30 33 0 150K
        R31 36 28 1K
        V5 0 35 15V
        V6 24 0 15V
        BG12 31 26 20 2SC3858 TEMP=50
        R36 15 11 200
        BG16 29 8 11 2SB649A TEMP=50
        R37 13 3 200
        BG17 10 9 13 2SD669A TEMP=50
        I1 36 0 DC 0 AC 1 0
        V8 1 36
        R38 29 0 33K
        R39 0 10 33K
        BG18 29 14 10 2SD669A TEMP=50
        R40 21 0 8
        BG13 0

        6 2SB647A TEMP=50.00
        .END

        設計結果,包括開環傳輸阻抗ZT——頻率特性、開環傳輸阻抗相位——頻率特性、反相輸入端阻抗RIN——頻率特性分別見圖9和圖10。

        電流負反饋放大器的原理分析與CAA計算機輔助分析設計

        圖9 開環傳輸阻抗特性曲線

        電流負反饋放大器的原理分析與CAA計算機輔助分析設計

        圖10 反相輸入端特性曲線

          開環傳輸阻抗ZT的直流值為130kΩ;反相輸入端阻抗RIN的直流值為4.76Ω,最大值為6.63Ω,由于反相輸入端阻抗RIN會降低電流負反饋放大器開環電壓增益的直流值以及影響閉環電壓增益的極點頻率,所以在實際設計中要盡量減小這個值,這對提高轉換速率也有好處;開環極點頻率約31.5kHz。由公式(4)ωP=1/(RT×CT),可計算出開環傳輸電容CT的值約為39pF。這個電容是制約電流負反饋放大器轉換速率的內部參數。為了獲得高的轉換速率和提高放大器的小信號特性,應設計使這個電容盡量的小。以上的開環設計就是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經過計算機大量仿真得出的。
        2.2 閉環設計
          閉環設計就是確定反饋網絡。反饋網絡設定了閉環增益和相位裕量。并且對一個電流負反饋放大器的設計來說,相位裕量是選擇反饋網絡的決定性因素。相位裕量的優化值為60°,此時閉環增益曲線平坦而且帶寬最寬,放大器非常穩定。所以電流負反饋放大器的閉環設計就是確定反饋電阻RF,使開環相位在開環增益曲線與閉環增益曲線交點處頻率降為-120°。圖11是閉環設計仿真電路圖,閉環增益=1+RF/RG=31.6倍(30dB),RF=2 156Ω,RG=70.5Ω,開環電壓增益= RT/(RE+RIN)=1781倍(65dB),最大環路增益為65-30=35 dB。圖12是閉環設計

        電子管相關文章:電子管原理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姚县| 府谷县| 鹤峰县| 集安市| 巴楚县| 冷水江市| 盘山县| 噶尔县| 土默特右旗| 固阳县| 永福县| 乌鲁木齐县| 莲花县| 驻马店市| 纳雍县| 杭锦旗| 古交市| 吉安市| 濮阳市| 金寨县| 崇阳县| 海林市| 和林格尔县| 铁岭市| 澳门| 冷水江市| 和田县| 镇远县| 平顶山市| 正蓝旗| 剑河县| 佳木斯市| 滦南县| 万盛区| 鄂托克旗| 阳江市| 酉阳| 铁力市| 灵璧县| 内江市| 噶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