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噴器的聲發射檢測應用
在安裝傳感器的防噴器表面,先用砂輪打磨掉油漆和氧化皮,再用砂紙使金屬表面光滑平整,經清潔處理后,以黃油為耦合劑,把傳感器可靠地粘貼在選定位置上。
完成全部連線后,以拆斷鉛芯為模擬信號源,校核各通道工作是否正常,測定聲波在防噴器中的傳播速度,和檢驗定位的精度。
1.4 加載程序
根據標準SY/T 6160-1995的規定[4],采用二次加載方法,使檢測數據更充分、結果更可靠。具體加載方案時第一次加載到35Mpa后穩壓15min,然后完全卸載防噴器內壓力,進行第二次加載,到35Mpa后再保壓15min。
對加載設備的要求是:升壓平穩、緩慢,壓力波動量要小,保壓期間無泄漏。每次開始加載時,都把聲發射檢測系統同時打開,采集數據,觀察顯示窗口中的圖形(數據)隨壓力的增加所引起的變化。若發現有異常信號發生,應立即停止加載,并保壓觀察,視具體情況決定是繼續升壓還是迅速降壓。試驗加載方案如圖1。
2 有效聲發射數據的確定
在確定有效聲發射數據之前,先來介紹許多金屬材料共有的形變聲發射的不可逆效應,即"材料被重新加載期間,在應力值達到上次加載最大應力之前不產生聲發射信號。"[2]這種不可逆現象稱為"Kaiser效應"。
信號的識別是聲發射檢測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由于環形防噴器的結構獨特,是由多個零部件組成,安裝在內部的膠芯是有鋼塊支撐的澆鑄件。所有這些零件,在加載時,不可避免的出現很多信號,它們都被顯示在屏幕上和記錄在數據文件里。但聲發射檢測的目的,是以有無缺陷擴展信號來判斷設備的安全性。而上述大量非缺陷擴展信號的涌現,使我們難以分辨出真實的開裂信號。因此我們對防噴器的評定,目前不宜采用加載期間采集到的試驗數據,而主要是根據防噴器保壓階段的信號數據。
2.1 噪聲信號
噪聲信號的來源主要是殼體與內部結構件之間發生摩擦、螺栓受力引起的變形,以及各螺栓受力不均導致的載荷重新分配,特別是在防噴器升壓速度較快的過程中,這是十分常見的信號。在保壓期間,上述現象一般說來不會產生,但對于不穩定狀態的結構也不完全杜絕,特別是在第一次保壓時。而且由于摩擦的機制與一塊金屬材料因變形而產生的聲發射信號機制不同,故不能滿足Kaiser效應。通常這類信號能量小,幅度也很低。
2.2 有效信號
有效信號是指缺陷活動產生的信號。這類信號定位源比較集中,信號的參數數值較大,而且會多次出現。在加載期間,一般低于防噴器的工作壓力下無聲發射信號,在高于此壓力的升壓、保壓各個階段會有聲發射信號,在降壓后的第二次升壓和保壓階段,根據是否在同一位置出現信號及其強弱程度來確定聲發射源的活性程度,對于弱活性或非活性的源來說,是很少或者沒有聲發射信號產生,滿足Kaiser效應。

超聲波清洗機相關文章:超聲波清洗機原理
超聲波液位計相關文章:超聲波液位計原理
液位計相關文章:磁翻板液位計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