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臺半導體產業陷入衰退 大陸成避風港

        臺半導體產業陷入衰退 大陸成避風港

        作者: 時間:2013-12-14 來源:網絡 收藏

        據今年相關數據我們可以了解到,由于半導體寒冬將至,臺灣半導體產業正在苦尋良策以便熬過這個冬天。而大陸,就有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避風港。

        半導體行業不景氣 中國市場成避風港

        今年初,全球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公布業績下降,之后又傳出大量裁員的消息,顯示整個IT產業都陷入衰退之中,這就意味著為IT產業提供糧食的半導體產業的需求銳減。緊接著7月初,臺灣“經濟部工業局”官員承認,臺灣半導體產業25年來首次出現衰退。臺灣財團法人工業研究院的預測報告指,臺灣半導體業今年產值將會只有6162億新臺幣,較去年的7002億減少12%。

        面對不景氣,廠商所能做的只能是提高技術層次,完成產業升級,等待新的景氣時期的到來。現在全球半導體業,6英寸和8英寸是主流的技術方案,產品則是成熟的產品,從8英寸到12英寸是一個質的跨越,所以主要的代工大廠都在做12英寸線的投資案研究。因此,對臺灣半導體業來說,誰能在這一波不景氣中先走完12英寸的學習曲線,當景氣回升時,就有新產能,否則就錯失機會。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下滑的哀聲中,中國可謂是萬綠叢中一點紅,雖然今年國內將不復1996-1999年均近40%的高速成長,但也能保有6.3%的增長。對于臺灣業界來說,大陸潛在的市場將是他們躲過衰退劫難的避風港。目前來看,國際晶片需求已經一落千丈,臺灣、韓國及新加坡等地的晶圓生產已經明顯的供過于求,紛紛減產或關廠以渡過難關,但只有中國大陸還在大上6-8英寸芯片工廠。除了去年12月北京、上海上馬的四個項目外,上海、廣東、四川等各地都有投資案在蠢蠢欲動。這里面大多有臺灣人的身影。對臺灣IC業者來說,大陸潛在的市場、眾多廉價的科技人才、地方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盲目熱情(由此帶來的是極其優惠的稅收政策、極平的地價、擔保貸款等),都可以讓他們欣喜若狂。至少,單是賣設備和所謂技術,對他們來說就是有益無損的了。

        臺半導體產業陷入衰退 大陸成避風港

        投資大陸氣候已到

        對投資大陸一直不敢作聲的臺灣IC業龍頭老大張忠謀,突然放言稱:未來十年內,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心將轉移到大陸,因而目前已到了臺積電到大陸布局的時機。張忠謀說,大陸有租稅、科技人才等優勢及潛在的市場,如果臺積電這幾年不去利用這些資源,未來將失去競爭優勢。

        顯然是為了反駁有些人的質疑,張忠謀強調,大陸將成為半導體制造業基地的趨勢已基本確定,如果臺灣抵制這個趨勢的話,大陸將會在發展半導體時遇到很多困難,并可能擾亂全球半導體市場。言下之意是,臺灣半導體業也會因此受累。

        與臺積電的放言造勢不同,積電的老對手聯電已毫不客氣地先下手為強了。臺灣報章透露,聯電將以8英寸晶圓廠的設備作價,投資貝嶺新建8英寸廠50%的股權。隨著積電、聯電兩大巨頭的相繼動作,業內人士相信,臺灣IC業大舉西進大陸的熱潮將很快形成,而積電、聯電這對老冤家,也將繼從臺灣打到新加坡之后,再在中國大陸擺開戰場。

        其實聯電與貝嶺的合作就可以看出曹興誠的思路。聯電原本就打算關掉在臺灣的兩個8英寸廠,那么現在可以以這部分設備入股的話,既賺了現在,又極可能賺了將來。這也就不難明白聯電高層一直在強調跟貝嶺的合作只是賣設備,不涉及到投資。當然也不能否認這是兩利的事情,因為上海貝嶺原來在張江高科的投資計劃是上一條6英寸的線,現在可以借機提升到8英寸,自然也是劃得來的事情。

        至少到現在,積電、聯電兩大巨頭都在為將來在大陸布局造勢,具體的投資案則還沒有影子,可能對張忠謀或曹興誠來說,大陸究竟是不是他們的避風港灣,心里還沒有底。

        但歸根結底, 臺灣半導體產業已不能回避大陸,倘若臺灣晶圓代工模式能在大陸結出碩果,不但是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一大助力,當然也是臺灣產業的最佳出路。



        關鍵詞: 臺半導體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壤塘县| 肇东市| 潍坊市| 长武县| 广宁县| 饶河县| 和硕县| 亳州市| 都江堰市| 天津市| 洪泽县| 日照市| 汉川市| 通榆县| 嵊泗县| 赣州市| 界首市| 辽宁省| 宣汉县| 普宁市| 全州县| 启东市| 综艺| 汉阴县| 罗甸县| 固镇县| 汉中市| 盐城市| 读书| 鹰潭市| 道真| 寿光市| 定日县| 葫芦岛市| 安岳县| 伽师县| 农安县| 清流县| 丹江口市| 都匀市| 色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