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表之自動抄表主流方案盤點(一)
我們知道全球目前都在致力發展智能電網,而智能電網的智能其中的一個方面就是可以實現自動抄表,并將相關的數據上傳到數據中心,節省了抄表員上門抄表的時間,同時也能夠使的電表的度數更加精確,更加方便居民用電,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當前智能電表中用到的自動抄表方案,以饗讀者。
基于DLMS/COSEM協議的電能表設計
電能表的硬件組成
三相電子式電能表由電流互感器、電壓采樣網絡、計量集成電路ATT7022B等組成電能計量單元;由微控制器(瑞薩M30624單片機)、數據存儲卡、時鐘芯片、LCD組成數據處理與顯示單元;由RS485總線、紅外(或無線)等通信接口組成通信單元。如圖1所示。
電能表的軟件實現
本設計電能表采用模塊化方法實現軟件功能,包括計量模塊、顯示模塊、事件記錄模塊、分時模塊、通信模塊等,其中,除了通信模塊,其他部分與一般電能表軟件相比基本相同,因此以下重點分析電能表通信協議模塊的實現。
電能表通信結構采用C/S模式,儀表端作服務器,抄表主臺等作客戶端。通信協議架構如圖2示。DLMS/COSEM作為面向連接的協議,規定以下三個步驟來實現電能表系統的建立和通信:1.建立儀表模型和數據標識。2.將模型映射為協議數據單元APDU、對象的屬性和方法可被用于定義訪問。3.通過數據鏈路層與物理層連接,最后通過傳輸通道進行通信。以下主要從建立符合COSEM的儀表模型和滿足DLMS的通信協議棧兩方面分析電能表通信功能的實現方法。
利用面向對象思想構建儀表模型
DLMS/COSEM協議使用COSEM接口對象,采用面向對象的方法來構建儀表數據模型和功能模型,通過各個COSEM接口類對象之間的配合來完成某個特定功能。
儀表模型的構建包括兩部分重要內容:協議61部分的O-BIS—對象標識系統和62部分的接口類。
OBIS—對象標識系統給計量儀表中的所有數據都提供了一個標準的標識碼,該標識碼唯一標識一個數據對象。OBIS碼由6個數碼項(6個字節A-F)組合編碼。每個數據項的含義為:A組值標識被測能量的類型(包括水、電、氣等);B組值標識測量通道;C組值標識被測物理量;D組值標識被測物理量處理方法;E組值標識費率;F組值標識歷史數據。從第B組到第D組為廠家自定義標識碼預留了空間。
接口類—IEC62056針對儀表部件和通信接口單元引進了類的概念,每個分類號都對應于一類接口對象,每個對象包括屬性和方法,根據這些屬性和方法,可以構成該對象的參考模型,在對象模型中不用考慮對象接口的生產制造廠家。目前,在IEC62056-62中規定了電能表中主要的接口類包括:寄存器、時鐘、曲線類、特殊日類、以太網設置類等。
本電能表根據需要設計了如圖3所示的儀表模型。物理設備為本電表,考慮到電能表的功能可以整合在一個功能子集中,也為了節約資源,本電能表只構建了一個邏輯設備,用邏輯設備名LDN來標識。組成該電能表的對象
互感器相關文章:互感器原理
電能表相關文章:電能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