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變身阿凡達求永生 將大腦植入機器

        變身阿凡達求永生 將大腦植入機器

        作者: 時間:2013-12-21 來源:網絡 收藏
        電影《阿凡達》里,科學家將人類DNA和潘多拉星球上納威人DNA合二為一,克隆出“阿凡達”的肉體替身。最近,俄羅斯媒體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Dmitry Itskov)公布了自己的“阿凡達”項目,他想借助科技將自己的大腦意識轉移給虛擬的化身,實現永生。

          他的最終構想是:把大腦植入機器,代替肉身,讓意識永存。

          科幻

          人類的意識在軀體外存活

          伊茨科夫在名為“全球未來2045”的研討會上,向與會的不少科研人員、政客和媒體記者闡述自己的構想。

          項目共分4個階段:

          階段一,2015年至2020年,實現人腦遠程控制機器人;

          階段二,2020年至2025年,實現把人腦轉移至一種生命保障裝置保存,用機器代替會衰老的人類軀體;

          階段三,2025年至2035年,實現將人類意識植入計算機,階段二中的機器人將不必攜帶人類的“肉身大腦”;

          階段四,2035年至2045年,實現機器軀體“涅槃”。階段三中的“計算機大腦”將不再控制實體機器人,這種人類軀體的替代品最終以“全息圖”和非實體形式存在。

          伊茨科夫構想與不少科幻電影的“世界觀”類似:人類軀體死亡,意識在軀體外存活,意識的載體不再是大腦,是計算機信號,世界是“所有人意識的世界”。

        變身阿凡達求永生 將大腦植入機器

          例證

          機器人已靠近構想第一階段

          日本機器人研究者、大阪大學教授石黑浩的演示顯示,他的機器人“雙子星”已靠近伊茨科夫構想的第一階段。

          “雙子星”的面容幾乎是石黑浩的復制品,可以點頭、活動嘴唇和眼睛,內置揚聲器,發出石黑浩的聲音。美聯社記者描述,“雙子星”除姿態僵硬、雙手展開方式奇特外,與人幾乎無分別。坐在會場10排以后的觀眾,可能會誤認為它是真人。

          石黑浩說,他可通過互聯網使用“雙子星”給學生上課,用攝像頭看學生。他曾在距教室兩小時車程外的一處實驗室中授課。他向觀眾開玩笑說:“問題是,學院說,如果我用機器人(授課),就不給我發工資。”

          美聯社報道,石黑浩赴會途中,把“雙子星”最寶貴的部件、即頭顱放在手提行李中攜帶,“雙子星”的軀體放在托運行李內。

          爭議

          一些人表示難以理解并質疑

        模擬電路文章專題:模擬電路基礎

        電子管相關文章:電子管原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模擬電路 模擬芯片 德州儀器 放大器 ADI 模擬電子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县。| 衡东县| 周口市| 平乡县| 永清县| 高安市| 昭觉县| 凌海市| 南康市| 开封县| 嵩明县| 仁寿县| 彝良县| 会理县| 湖北省| 高淳县| 桦甸市| 任丘市| 昆明市| 灌阳县| 兰考县| 大庆市| 夏河县| 巫山县| 铜山县| 平凉市| 亳州市| 读书| 商丘市| 阜新市| 江永县| 饶阳县| 德安县| 永川市| 辉南县| 临安市| 鹰潭市| 新余市| 重庆市| 阿克陶县|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