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AI自我意識的產生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DeepMind創始人兼CEO戴密斯.哈薩比斯采訪時對機器意識的產生提出了基于科學性的觀點,為我們研究這個領域給予了深刻的啟示!哈薩比斯認為,盡管哲學家們至今沒有給出意識的明確定義,但如果將意識理解為自我意識或類似的東西,那么未來某一天,AI也許能擁有自我意識。這一觀點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基于他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入理解和長期研究。他強調,AI的發展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實現多個重大創新才能達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水平,而在這個過程中,AI系統可能會逐漸發展出某種形式的自我意識。相比另一位若貝爾獎得主Hinton的過分信仰人工神經網絡以及人工智能危險論更覺得對于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更能獲益良多。
作為硅基的的人工智能受機器的DNA的局限,具有完全如同人等同的意識是不可能的,因此成為人類的主宰也是一種缺乏科學依據的預言。
但是,縱觀計算機的發展,起初的與或非門電路出現時,以及我們所使用過的僅僅可以編譯C語言,僅有BASEC語言的計算機,但是在當時誰也沒有預測到會發展到如今的網絡經濟的社會,計算機在語言處理上已超越人的能力。
然而,就是到了這個地步計算機技術并沒有值的突破,我們所完成的一切應用系統任然靠大模型的驅動,靠大數據的驅動,甚至靠能源的驅動。因此是否屬于這個時代的人工智能的技術的判據就是:“機器的行為都是可預測的”。也就是說機器的行為是來源于人類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程序的堆積,是規則的堆積,是從大數據里訓練出來的。因此,在這個時代的計算機系統還是處于機器不智慧的時代。
AGI時代的人工智能由于可以獲得繞開圖靈機不可解的NP問題,機器依靠邏輯推理模型,因果推理模型,可以獲得超越人類的決策能力和預測能力,這個時代能讓機器的智慧超越人類的人工智能的判據是:“機器的行為是人類不可預測的”。我們有幸在自動駕駛系統中導入了邏輯推理模型,確實已經體驗到這種自動駕駛車的行駛與避障的決策結果讓人出現錯覺,機器已經不再按照人的感覺或是想法來從事自己的工作,機器針對自己的行為完全可以自我的得到每一個最佳化的決策,進入這個時代后,機器盡管不完全被人理解和接受,但是機器是面對他所感知的狀態所得出的最佳的判斷結果。難怪面對機器超越人類智慧的應用系統,可以讓人獲得異樣的感受。
在AGI時代的人工智能可以產生值的突破,可以讓機器的智慧超越人類,這個時代的人工智能的應用系統,盡管還屬于機器DNA的硅基的人工智能,卻可以實現超越人類想象的各種應用系統。以半個多世紀的計算機發展史為借鑒,AGI時代的人工智能在我們日常生活以及產業界中一定會發展出某種形式的機器的自我意識,真可以體驗到具有機器意識的未來世界的全新感受。
By顧 澤蒼
2025年4月24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