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 ADC 芯片打入高端局
近日,海思發布了高精度 ADC 芯片 AC9160 引發行業關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4/468903.htm官方資料顯示,該芯片采用 SAR ADC 架構實現了 2Msps 采樣率的同時,保持了 24bit 的超高采樣精度。憑借創新的低噪聲設計,該芯片在 2Msps 下可達到 103.5dBFS 的 SNR,在 1Ksps 更是高達 138dBFS,即便在強干擾環境下依然能夠分辨目標信號與噪聲信號。通過先進的封裝設計技術,AC9610 支持-40°C~125°C 寬溫工作,同時保證低溫漂,確保工業復雜環境下仍能正常運行。
那么這顆芯片的發布到底意味著什么呢?其有何過人之處?
ADC 芯片有多重要?
在很多設備上,傳感器接收到的信息是模擬信號,比如電壓值、電流值等等。模擬信號是連續的信號,典型代表包括 CT、MRI 之類的醫療設備。但是在數字世界中,CPU、MCU 等各類電子設備大腦處理的是數字信息,模擬信號不方便進行處理,因此需要一類芯片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
一般而言,在連續的模擬信號中采取樣本,然后再用樣本估算整體,采樣得到的數據,就變成了離散的數字信號。將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的芯片就是 ADC 芯片,也叫模數轉換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DC 芯片用于將真實世界產生的模擬信號(如溫度、壓力、聲音、指紋或者圖像等)轉換成更容易處理的數字形式;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的作用恰恰相反,它將數字信號調制成模擬信號。ADC 和 DAC 是真實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橋梁,屬于模擬芯片中難度最高的一部分,因此被稱為模擬電路皇冠上的明珠。在轉換器芯片中,ADC 應用最為廣泛,在兩者的總需求中占比接近 80%。
ADC 既然要采樣,那就離不開兩大關鍵數據,即采樣精度和采樣速度。采樣精度用「位」來表示,現在常用的 ADC,采樣精度有 8 位、16 位、24 位、32 位,采樣速率用「Sps」來表示,意思是「每秒可以采集多少個樣本」。一般而言,采樣精度高,采樣速率就快不起來,采樣速率太快了,那采樣精度就高不起來。
比如,從技術參數來看,部分國產超高速 ADC 芯片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成都華微去年發布的超高速 AD 轉換器 HWD08B64GA1 型,其采樣率最高可達64GSPS,但其采樣精度只有 8 位。該產品是國內首家基于自主 28nm 工藝設計的 8 位 64G 超高速 AD 轉換器,具備抗輻照能力,全流程自主可控。該芯片輸入帶寬達 20GHz,誤碼率低至 1e-15,功耗低至 4W。已在多家用戶單位形成小批量供貨,應用領域涉及航天、航空、探測、感知、無線通信等。在技術水平方面,成都華微稱「該芯片是國內首家 50GSPS 以上采樣速率的超高速 ADC,性能可比肩國際最高水平」。
國外企業統治市場
第一個 ADC 芯片是由 IBM 的 M. Klein 于 1974 年發明,到 2019 年,已經整整 45 年的歷史,它的基本架構、設計方法、原理已經非常成熟。
目前 ADC 市場,特別是高端ADC 市場由亞德諾(ADI)、德州儀器(TI)這兩家大廠壟斷,其有著極其豐富的產品矩陣,從采樣精度能做到 32 位的極高精度型,到采樣速度能做到 20G 的極高速度型,各種價位段,各種參數,應有盡有。
國內 ADC 芯片市場,ADI 和 TI 兩家的產品吃掉約 95% 的份額,其中 ADI 一家就搶走 56% 的市場份額。高速、高精度 ADC 芯片是模擬芯片的皇冠,在軍工、科研、通信等市場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出貨量雖然遠小于普通 ADC 芯片,但由于單價較高,其市場規模可達到 ADC 芯片的一半,具有壁壘高、市場規模大的特點。
然而,在上世紀 90 年代,西方發達國家便通過《瓦森納協定》對高性能的 ADC 芯片進行管控,高端 ADC 芯片甚至完全禁運到中國。
根據《瓦森納協議》,如下不同規格的 AD 轉換器被限制對華出口:
「8bit 至 10bit 精度的 ADC,如果采樣率超過 1.3GSPS(十億次每秒)則被限制出口。
10bit 至 12bit 精度的 ADC,如果采樣率超過 600MSPS 則被限制出口。
12bit 至 14bit 精度的 ADC,如果采樣率超過 400MSPS 則被限制出口。
14bit 至 16bit 精度的 ADC,如果采樣率超過 250MSPS 則被限制出口。
16bit 及以上精度的 ADC,如果采樣率超過 65MSPS 則被限制出口。」
國際知名廠商如德州儀器、亞德諾半導體等,憑借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產品線,在高精度、低功耗、高速轉換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而國內企業雖然在部分高端芯片上實現了突破,但在產品線的豐富度、技術的成熟度以及市場份額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國內主要分為三派,首先是科研院所,主要用在軍工等敏感領域,因此不惜成本;其次是上市公司,主要是在消費、通信等中低端領域有一些量;最后是高校和國際大廠出來的海歸,試圖在中高端領域以及一些特定的細分領域來做挑戰,具體來說:
科研院所派:航天 772 所(時代民芯)、中電 24 所、中電 55 所、中科院微電子所、吉芯科技(中國電科聲光電公司/重慶 24 所)、中科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中電 58 所);
上市公司派:臻鐳科技、蘇州思瑞浦、蘇州納芯微、上海貝嶺、芯海科技、圣邦股份、晶華微、智明達(銘科思微)、振芯科技、振華集團(云芯微);
高校和海歸創業公司派:北京昆騰微電子、深圳靈矽微、上海韜潤半導體、上海治精微電子、上海類比半導體、北京核芯互聯、蘇州領慧立芯、廣州微龕、深圳山海半導體、上海芯熾科技、蘇州云芯微、蘇州迅芯微電子、北京士模微(思瑞浦投資)、天津智毅聚芯、深圳原子半導體、蘇州徵格、奇歷士、恒芯微、無錫晟朗、共模半導體、英彼森半導體、無錫晟朗、杭州瑞盟、蘇州潤石等。
其中軍工領域國家研究院所和迅芯微、芯佰微等有不同規模的出貨,消費電子芯海出貨量最大,音頻昆騰微出貨最多,上市公司里思瑞浦 ADC 最強,電池化成領域類比有優勢,工業電力核芯互聯和上海貝嶺有出貨。
海思發布的 ADC 芯片強在哪里?
官方信息顯示,海思這次推出的 SAR ADC 型號為 AC9610,采樣率達到 2MSPS,可確保精準捕獲μs 級瞬態信號;采樣精度更是達到 24bit,可精準識別 0.5uV 弱小信號的差異;INL 誤差僅為±0.9ppm。
同時憑借創新的低噪聲設計,該芯片在 2MSPS 采樣率下可達到 103.5dBFS 的 SNR,在 1Ksps 采樣率時更是高達 138dBFS,即便在強干擾環境下依然能夠分辨目標信號與噪聲信號。通過先進的封裝設計技術,AC9610 支持-40°C~125°C 寬溫工作,同時保證低溫漂,確保工業復雜環境下仍能正常運行。
海思推出的 AC9610 芯片,其最大的優勢就在于保證精度的同時,兼顧速度,它的采樣精度是 24 位,采樣速度達到了 2M,幾乎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除此之外,ADC 還有一些其他數據指標,比如使用溫度范圍、信噪比等等,在這些方面,AC9610 和其他同級產品也都屬于同一范圍。
而在海思這款 ADC 芯片問世之前,國內 SAR ADC 以 12bit/16bit 為主,24bit 的產品雖然也有多家廠商推出,但采樣速率均遠低于 2MSPS。
AC9610 的核心應用場景包括醫療設備(如 CT 機)、工業自動化、5G 通信基站及半導體制造設備,這些領域對信號轉換精度和穩定性要求極高,此前長期依賴 ADI、TI 等海外廠商。不過目前,海思還只有這一款 ADC 產品,尚未形成產品矩陣。
華為進軍醫療領域的依仗
ADC 芯片在應用中,有些場合重視采樣速度,所以選采樣速度高的,比如雷達、一些工業設備,它們的采樣速度可以達到 20G 甚至更高。有些場合重視采樣精度,所以選取采樣精度高的芯片,比如醫療設備,如果采樣精度不夠,可能出現漏診等情況。
按照分辨率,ADC 芯片可分為:低分辨率 ADC(< 8 位)、中分辨率 ADC(8 位至 16 位)和高分辨率 ADC(> 16 位)。其中,高分辨率ADC 芯片主要用于對精度要求極高的專業領域,如科學研究、高端醫療設備、精密儀器儀表等。24 位甚至更高分辨率的 ADC 芯片能夠提供極其精確的測量結果,對于微弱信號的檢測和高精度數據采集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醫學影像設備如磁共振成像(MRI)系統中,高分辨率 ADC 可以精確地采集人體組織的微弱信號,經過復雜的圖像重建算法處理后,生成高清晰度的醫學影像,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準確的依據。
不難看出,海思這款 AC9610,很適合用在醫療設備之類的高精度領域。所以這款芯片,會極大提升我國醫療等裝備的國產化水平。
而就在 3 月初,華為正式宣布組建第二十一軍團,也就是醫療衛生軍團。從企業公開的信息看,華為在醫療界的合作伙伴,已經覆蓋了醫療設備廠商,如聯影醫療、華大智造、邁瑞醫療,藥企、IVD 企業,如廣藥、迪安診斷等,涉及范圍早就拓展到了中醫藥、新藥研發、醫療信息化、數字醫生、基因組學研究等嚴肅醫療領域。
AC9610 或許才是華為進軍醫療領域的依仗。
高性能高精度 ADC 在工業自動化、醫療設備、高端測量儀器中是關鍵部件,ADC 直接影響到設備的工作性能。作為模擬芯片中的重要一環,要做好 ADC 并不容易。除了本身在工藝、設計上需要有多年的技術迭代積累,如何在市場上與早已成熟的海外大廠產品進行競爭,這需要國內模擬芯片廠商緊貼市場需求,堅持正向研發。AC9610 的成果,也昭示了一點:咬牙堅持投入研發,長期看終將取得回報。
評論